枝江一中 语文俎 曾晓宇
一、导入新课
两种方式:
1)《七子之歌》大家会唱吗?还记得作者是谁吗?
2)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成语:
流水不腐,户枢(shu)不蠹(du)。(枢:门上的转轴;蠹:蠹虫,一种咬器物的虫子,蛀蚀)〈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提问: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意为: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变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蛀虫。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为什么“流水不腐”呢?因为它有生机和活力,水中会有水草生长,游鱼小虾生存。相反,不流动的水就会因为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变成一潭死水。时间一长,还会腐败变臭,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却是以“死水”为题的。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板书:死水、闻一多〉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出生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幼年时深受古典诗词熏陶并酷爱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和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回国后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40年代起,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带。明确生字词。
2.思考:这是怎样一沟死水?
A学生大声地读 B全班同学齐读
3.请学生回答〈讲直观感受,板书:肮脏,绝望,死亡,死寂....〉
4.再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中蕴涵了怎样的的感情。
〈1〉读第一节。体味作者饱含的情感
明确:愤激,绝望、厌恶、憎恨
(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不如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提问:A死水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凝滞、完全丧失生命力
B对“不如”“爽性”的理解。明确: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死水愤激、绝望、厌恶、憎恨之情。
〈2〉读2--4节体味作者饱含的感情。
明确:讽刺
(第二节,直承第一诗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四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孽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影动空极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a提问:这三节作者是具体描绘死水。大家找找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
明确: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翡翠”“桃花”等本是华美、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不是清醒者的呼叫,也不是丑恶者的挽歌。而是一种装饰,一种衬托,着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b提问:在这三节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死水”?它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明确:破铜-----翡翠;铁锈-----桃花;油腻-----罗绮;霉菌-----云霞;死水-----绿酒;白沫-----珍珠
c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我们可以看出死水的外表华丽,但内在丑恶,外表与内在存在极大的反差,而这表面上的华美,正是作者有意装饰,这在表面上是一种反语。丑的美化,使丑更昭彰了,更丑,从而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越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感,从而使我们去反思隐藏在诗人华美文字后要表达的这真实感情。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反讽。
〈3〉阅读最后一节。体味作者情感。
明确:愤慨至极,无情诅咒
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是第五节,该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的深恶痛绝。反映了诗人理想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毁灭。
(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住内心的激愤,用肯定而坚决地口气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它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四、全班同学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死水呢?“死水”究竟象征了什么呢?
<创作时间:1925.4 美国社会>
<发表时间:1926.4 北洋政府>
<诗集出版时间:1928年,黑暗的中国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1926年3月18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 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无须都讲给学生听,看情况而论。)
说到这里,我们又温故了以前我们曾经学过的,在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象征手法,把无生命的事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把动植物与人物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例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们曾经学过的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五、吟诵中体会“三美”主张。
明确:音乐美:押韵和谐: 沦,美,花,霞,沫,破
格律严整:2232 2322 2333 2322;
2232 3222 2232 2232
双行压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绘画美: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这些辞藻色彩华丽,回声绘色,鲜艳如画,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
建筑美:行数,字数整齐,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