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雨巷 >> 正文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 郑凤莲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健康美好的感情。   2、鉴赏其意象所营造的空灵的意境和清新飘逸的风格。
  【教学重点】   鉴赏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韵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的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并析题
二、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学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创作”。

  3、补充知识: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

    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蔡元培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康桥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桥”实际上是在英国东南部的剑桥。1920年6月,24岁的徐志摩,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的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跟赖斯基教授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1921年,认识了狄更生,并入剑大学王家学院当特别生。1922年10月从英国返回中国。

    康桥之美:     古风古色,影藻密,

    妩媚河身的两岸,

    穆静腾辉的晚景,富丽的温柔;和缓的钟声

    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黄昏,“远树凝寂,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

    村里姑娘腮红颈白;屏绣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桥情结: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选自《我所知道的康》)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任地中海疾风东指,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我必首数康,”

    “赖你和悦宁静的环境,和圣洁欢乐的光阴,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灵苗随春怒生,沐日月光辉,听自然音乐,哺啜古今不朽”

    “我此去虽归乡土,而临行怫怫,转若离家赴远;”

    别时之情景:     “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雨色凄清,小鸟无欢,怅别情深,涕泪交零,”

    别后愿望:     “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


三、观赏动课件,反复诵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四、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再别康》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诗风: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康之美: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情结: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诵读课文
二、研讨

  1、作者再来康,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深怕惊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5、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的多情可爱。

  7、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屏绣康河。

  8、重回康,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撑一支长篙, 向青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11、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你认为结合此诗的情感和意境,应该改做什么?

    “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对康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

 1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15、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牧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这种爱不是占有,不是征服,不是掠夺,纯洁无瑕。


五、朗读课文,体会它的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之美

  艺术特色:   1、善于取景。   2、精于抒情。   3、音韵和谐,清新上口。

  语言表达:   用韵细密精巧,产生和谐回环之美。

  1、双行用韵,双线交织或钩连,交叉押韵。

  2、节与节之间顾盼钩连。

  3、多次复沓,产生轻柔飘逸之美。


六、总结全诗   “美”: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

  原因:眼到情到,情到意到,意到功到,功到自然成。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思想感情:    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如多情郎之于恋人,含情脉脉,又默默示爱。

  艺术特色:   1、善于取景。   2、精于抒情。    3、音韵和谐,清新上口。

  语言表达:   用韵细密精巧,产生和谐回环之美。

  1、双行用韵,双线交织或钩连,交叉押韵

  2、节与节之间顾盼钩连。

  3、多次复沓,产生轻柔飘逸之美。

  “美”: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

  原因:眼到情到,情到意到,意到功到,功到自然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2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1
    再别康桥诗歌全文
    再别康桥说课稿 2
    《再别康桥》说课稿1
    《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说课稿3
    再别康桥·赏析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
    李镇西《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死水”的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人生平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4
    苏教版《再别康桥》教案之一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课堂…
    【英文版本】
    再别康桥【法语】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3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诗两首》教学建议
    《诗两首》教学杂谈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
    《雨巷》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夕阳中的新娘”与语感教学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
    《雨巷》教学实录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对话的激活──《再别康桥》课堂教学…
    偶然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关于练习
    追悼志摩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
    《诗两首》电子教材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诗二首》教学反思
    《诗两首》整体把握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两首》教学建议
    《雨巷》教学实录
    《诗两首》有关资料
    戴望舒简介
    徐志摩简介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寂寞的灵魂 飘忽的情思──戴望舒《…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沙扬娜拉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关于丁香的诗
    《诗两首》题目简说
    《诗两首》新教材新学案
    《诗两首》写作背景
    《诗两首》生字注音
    《诗两首》多音字辨析
    《诗两首》形近字辨析
    《诗两首》词语解释
    《诗两首》结构图示
    《诗两首》词义辨析
    “再”读《再别康桥》
    《诗两首》写作特点
    《诗两首》最妙的修辞
    《诗两首》最妙的词语
    《诗两首》重点难点解答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写作借鉴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诗两首》朗读提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