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雨巷 >> 正文

 

《诗两首》关于练习

《诗两首》关于练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

    设题意图: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音乐性、韵律感,积累经典诗篇。无论是旧诗还是新诗,一般都注意音乐性,讲究韵律。辨识诗歌韵脚对尝试写诗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如《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再如《再别康》: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其实《雨巷》选段中“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虽然分行,却是一句,那么,押韵的是2、4、5句。本诗为人称道的地方不少,音节的优美就是其一。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大约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再别康桥》选段中押韵的是2、4句。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琅琅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虹、梦;溯、歌;箫、;来、彩。

   ⑵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⑶ 回环往复。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2、《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     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姑娘”的含义,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领悟诗歌欣赏中“诗无达诂”的特点,即文学欣赏中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答案: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3、《再别康》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设题意图:整体感知诗歌思想美、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和结构美,重点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参考答案:     一般说来,一首诗能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在于它外在的韵律,继而透过文词感知其优美的意境。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初读就能把握的。结构形式上,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向来为人所称道。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绘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再别康》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都表达一种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相似中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末节改成了两个“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

    这首诗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意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当然,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

  4、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诗词略)

    设题意图:探究“丁香”这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描述学生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其目的,一是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像力;三是训练口语表达。

    参考答案:
 
    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巷》的成功,除了上边提到的声律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就是化用古典诗歌的意境,选用古典诗歌常用的、已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抒写诗人的愁绪。但诗人不是一味被古典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所拘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两首》关于练习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2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1
    再别康桥诗歌全文
    再别康桥说课稿 2
    《再别康桥》说课稿1
    《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说课稿3
    再别康桥·赏析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
    李镇西《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死水”的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人生平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4
    苏教版《再别康桥》教案之一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课堂…
    【英文版本】
    再别康桥【法语】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3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诗两首》有关资料
    《诗两首》教学杂谈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
    《雨巷》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夕阳中的新娘”与语感教学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
    《雨巷》教学实录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对话的激活──《再别康桥》课堂教学…
    偶然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教学建议
    追悼志摩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
    《诗两首》电子教材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诗二首》教学反思
    《诗两首》整体把握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两首》教学建议
    《雨巷》教学实录
    戴望舒简介
    徐志摩简介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寂寞的灵魂 飘忽的情思──戴望舒《…
    “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
    《雨巷》教学设计
    沙扬娜拉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关于丁香的诗
    《诗两首》题目简说
    《诗两首》新教材新学案
    《诗两首》写作背景
    《诗两首》生字注音
    《诗两首》多音字辨析
    《诗两首》形近字辨析
    《诗两首》词语解释
    《诗两首》词义辨析
    《诗两首》写作特点
    《诗两首》朗读提示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诗两首》最妙的修辞
    《诗两首》最妙的词语
    《诗两首》重点难点解答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写作借鉴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诗两首》结构图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