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2-1)
李镇西
教学过程:
朱光潜那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大家读过了没有?
有一些要求读的可以在语文自习以及周末来读。这个星期我先不做其他的检测,下周再来。(关于优化设计)
今天的课前演讲由**同学来讲。
不能照着念。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看一看。(上课铃声响)
这个同学伏在桌上照稿子读,读得极快,大家听不清,哗然。
老师评论:完全不符合演讲的要求。第一,他完全是在读,没有达到要求。第二,他的仪容不好,一直伏在桌上。第三,上来演讲最起码的规范是: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做到。第四,李老师说过,第一轮,老师不规定题目,但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公众话题。因此,今天这个演讲要重新做。**:明天不可能。李老师:后天。明天该谁呢?(李老师在安排)。
今天我们接着讲《再别康桥》,有的人批评我,那天讲采桑子重阳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下片为什么要互换?没有下文。老师问,哪个同学知道?有没有同学想过这个问题?想不通啊,这样,我们再想一想,我们以后找时间交流。
李老师:我们今天看《再别康桥》。这首诗大家读过了,比较熟悉了。在没有学这首诗前,大家对徐志摩有没有了解?
一个同学:我看过一些文章,似乎是说鲁迅和徐志摩在文学上是对立的。
李老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同学: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
李老师:你说的是对的,他们在文学观上是对立的,而且李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他也是从鲁迅那儿了解到的。还有哪个同学。
同学二:他是新月派诗人。
李老师:从哪儿知道的?
同学二:从优化设计的。
李老师:还有没有?没有了?那李老师补充。有一个电视看过没有?人间四月天。
同学三:讲他和三个女人的感情。
李老师:哪三个女人?其他同学补充,
同学三:(还有其他同学补充)林徽音,陆小曼,张幼仪。
李老师:徐志摩比较风流,只是因为他是文学家,就成了……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人成了名人,缺点也就成了优点。当然,也有人替他辩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写出好作品,我觉得还要应该分开来评价。
李老师:徐志摩怎么死的?
同学四:飞机失事。
李老师:对。徐对新诗贡献很大,我甚至认为,仅以此诗,就足以称优秀诗人。他还做过许多大学的教授。当时很多人都是二十来岁做教授的,比如胡适等,很有才华,现在找不到多少这样的人。当然他们不会玩电脑游戏,没有读过金庸。
你们看了朱光潜的文章可能比较清楚。一个人不一定写诗但要有诗情。就讲徐志摩这个人可以讲很多,我不想讲很多。我们不能因一些事情否认他的贡献。时间过得越长,对人评价越客观。
同学们课前有没有读过?
同学:读过。
李老师:大家一起读,看有没有读错的。
学生齐读。还没有读完时――
李老师:停停停!我觉得你们再这样读下去,愧对地下的徐志摩,我听了也很不舒服,这位为汉语羸得声誉的诗人的诗怎么可以这样读。我觉得,这首诗与毛的长沙完全不同。有的同学一开始就读得很重。
我们可以拿读毛的试一试,李老师示范。声音很大。大家笑。又拿读再别康桥的语调读长沙。大家又哄堂大笑。
这首诗背景大家不是很清楚,他还写过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我从中摘抄了几段。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只见我出神似的(你们想像一下,客观上讲,他的五观不是很英俊,但是身材很儒雅,可以想像一下他在桥上的情景)青苔凉透了我的,,,,难忘昔日的黄昏,像 的山形,衬出,,,,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抓住
另一个段落:我常常在夕阳西下时骑着车 着,,,,,日头是追不到的,我没有夸父的,,,,有两三幅画,,(我读他的散文觉得上个世纪的白话散文还不是很成熟。)一样的神奇。(读到这个我想到了我有新疆的伊宁,水天一色。
我真的跪下去了。(你们听到这个就理解了为什么他对金柳有那么的眷恋)对着那冉冉的金光。满天着艳红的花,在青草里。阳光对,,,透明似的不可逼似)这个的草甸变成了。不说也罢,说了你们也不可信的。
李老师:在他的心里,康桥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是怎样的感情。
李老师范读开头第一节。
作别-西天的云彩。老师为什么要在这儿停顿。
同学五:表现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李老师:对。现在大家齐读。
学生齐读。声音低缓但无起伏,不过已经比刚才好很多了。
李老师:刚才我觉得好了一些,至少没有那么野蛮了。(大家笑)这样吧,我们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按你的理解去读。要读,我要看一看。
李老师巡视。
指导一个同学。
李老师:读了以后要再读,每个同学都要准备――我是要朗读的,怎么给其他同学朗读。
学生自由读。
李老师:这样吧,大家再读一遍,哪儿要停顿,你做上记号。
同学又自由读。李老师在上面也细读体会。
李老师:好了,下面请一个同学起来读,读的时候尽量按你的理解,我听你的读就知道你理解了多少,谁愿意起来读?(何思静举手)
何思静读。(李老师:咱们男同学也要争取时间读,徐志摩是个男的。认真听,一会儿要评的)
读错了“似的”,李老师做记录。
读完后,大家鼓掌。读得很好。掌声就能说明问题。但我只给她98分。有两个字读错了。(有同学小声说“河畔”的“畔”读错了)
同学六:似的。
李老师:对,还有一个读音:青春似火。多音字。
李老师:还有长篙。她读成了hao(一声)
再请一个同学起来读。还请一个女同学吧。康婕,再别康婕!大家笑。
康婕读。声音较低。读完后大家鼓掌。
李老师:大家鼓掌,说明读得不错。但是我还要问一下,你在读的时候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康婕:他有些地方表达……比如说。
李老师:请前一个同学谈一谈怎样处理。
何思静:他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是惜别的感情。中间还是比较欢乐的。比如在星辉 放歌,欢乐。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要读得重一些,对康桥的感情是很深的。
李老师:刚才你读放歌时声音大。为什么。
何思静:感觉。
李老师:男同学哪一个读一读。
李老师:我现在点一个同学:请李镇西同学读一读。大家笑。李老师不一定有他们读得好,但我可以说我为什么要这样读。
李老师读。读完后大家鼓掌。
李老师:客观地地说,我们三个人谁读得最好一些?(大家齐声)何思静。第二位是谁,我们两个争亚军。
下面我们一段一段地一起来读。何思静和我一起做朗诵指导。
先读第一节。
何思静你来评价一下?(点头)
读这一节,哪一个词作基调?轻轻的。
他为什么不走得壮烈一些?
同学:他比较留恋。
李老师:我们对喜爱的东西总是轻拿轻放。第一次读得太重。(李老师摹仿)重重的我走了。
第一段再朗诵一下,咱们第一段的朗诵深受何思静同学的好评。
继续。
第二节.大家读。
第二节完。何思静同学评论一下。哪儿可以更好一些。(何思静点头)呵呵,以鼓励为主。
李老师:那河畔的金柳,金要重一些。读新娘要读得幸福一些。边示范。
波光里的艳影。读到这儿眼前就要有一片波光。
荡漾,要读得轻柔。(伴以手的动作)
咱们试读一下。学生读第二段。
何思静怎么样。(何思静:感觉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你给大家说说应该怎么读。
何思静:油油的应该停顿一下。
为什么?
何思静:说不出来。甘心重一些。第三句稍微轻一些。
李老师:示范一下好不好。
何思静示范。
读得太好了,就要像她这样读。师生一起读这一段。
怎么样,要及时鼓励,及时评价。
下面一段怎么读,还是何思静同学你来吧。
何思静:天上的虹要读得欢快一些。彩虹似的梦,感情要重一些,声调要高昂一些。(示范一下)。
李老师:好,开始读。齐读这一节。
下面这一节,我可以做点指导,做得不对,大家评价。
第五节,应该明朗一些。什么叫溯。放歌,要放一些。寻梦,撑一声长篙,示范。
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李老师:把书翻过来,我个人认为悄悄句应该慢一些。实在是不忍离去。
学生齐读。
学生又齐读最后一节。
李老师:后面稍微停一下:不带走一片云彩。
下去再读,我们第三节课还是要研读。非常感谢何思静。下来你们还有什么不太懂的我们再向何思静讨教。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李老师:我看了你们的周记,很失望。我看了你们的随笔,还很失望。作文我还没有看。
一个同学说他三篇都写得好。
(上课铃响)
是这样的,我觉得以后应该先由老师向你们问好。
我们刚才第一节课对这首诗熟悉了一下,朗诵了一下,个人朗诵,集体朗诵。上一节课有些同学问到长篙这个字,到底应该读什么?当然应该读—――篙!(故意拖长)初中一篇课文叫社戏,里面有。所以不要再犯这个错误。这堂课我们要研讨。
我们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好不好?好
何思静起头。
大家齐读。(感觉比上节课好了许多)
李老师:显然比第一节课进步大多了。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从内心里读了这首诗,真的觉得这首诗特别美的同学举一下手。(一部分)能不能请一个同说一说为什么。
同学一:从我刚听这一首诗以后就特别喜欢。第一我特别喜欢它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
李老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同学一:有轻轻两个字。我有一个初中的朋友名字里有轻。
李老师:就是说这首诗和你生活中的某一点有相通的地方。
同学一:再加之前后两节写得特别美。
同学二;我第一次是从广告里,轻轻的我来了,请让我轻轻地喝一口,当时画面特别美。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很美,把广告里的画面与这首诗联系起来,觉得特别美。
李老师:你觉得哪一句哪一段哪一节打动了你。能说出理由吗?
同学三:没有举手的同学准备,为什么不喜欢。)我比较喜欢这里的第二段。我开始读的时候,他说金柳是夕阳,我想不通,就通过反复的读找到了感觉,通过联想想象河畔旁边的金柳,金柳是一种丝丝的,构成了一种夕阳斜晖撒在上面,柳枝飘动,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新娘。(李:而且柳树是婀娜多姿的,不能说松树之类)
同学四:我第一次听这首诗是在初中一节诗歌鉴赏课上。我听第一遍就能记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因为在结构形式上非常相似,而且意境很美,波光里的艳影等都是很美的东西。
李老师:当时徐志摩所见到的是不是只有他写的这些?
还有哪些可能看到?
同学:人。
李老师:咱们说东西。
鸟,建筑,飞机。哪为什么不选这些?
也就是说这些景物最能体现他的情感,也就是说他们的情感最能通过这些景物来体现。这就是意象。比如金柳就是意象,不全是柳树,带上了作者的感情。包括长沙里的鹰等。他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为一种指向,截取眼前的景物把他放在眼前来表现。无数这样的意象组织起来的叫意境。
这里面哪些是意象。
柳,,,,,等等,包括云彩。他所写的是康桥,康桥在英国。他避开了当时的科技,写了云彩等,这些恰恰是在古典诗词里最容易出现的,这不是偶然的。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读这首诗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
同学五:我觉得徐志摩写的诗感觉都比较细腻。我读过他的《偶然》,
记不记得?
学生背诵。
还有一首诗读过没有?沙扬娜拉,这首诗感情特别细腻,截取一瞬间的感受。
同学五:当时,我在母校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特别不想离开。
李老师:读诗怎样才算读进去了,诗和自己的感情融在一起。他刚才就是这样说的,在某一个场合想到了这首诗。他的人生就有诗意了。还有没有同学?
这样吧,临近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喜欢哪一个词,哪一个句?
学生讨论,李老师指导。
李老师:好了,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感受?那么有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有没有?我有几个地方不理解,但我不问,还是你们问好一些。
同学六:我不懂第四节,虹是五颜六色的,很美,清泉是一个颜色,为什么?在网上有一个教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有科研价值。
同学七。很好解释。本来很清澈,上面有许多东西, 五颜六色倒映在水里。
李老师:他讲得有没有道理。没有说服我。为什么,这个一潭和前面是不是一个地方的景色?
同学八:我觉得主要是为后面做铺垫。如果他直接去说,跟后文不太搭配。这样写,给人一种想象空间,用虹来形容梦想,还是很美的。
同学九:注释上写,梦是指作者的愿望理想 ,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的梦是五彩的。
李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记得有一个网友,他的解释我同意。第四节,你把分号,破虹恰好是他想到了。把分号去掉。你还可以想象一下。还有,余霞里,,,,,是他的倒影,恼人的秋波又泛起。他的倒影在细碎的波光中被打碎了,多美呀。还有什么问题。
同学十:第四段最后一句。我觉得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让我联想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是黄河,我可以理解为爱国。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愿意在国外的河里做一条水草。
同学十一,这只是他的主观想法。我想鲁迅当时可能无心,后人按在他身上。本来鲁迅写文章可能有想那么多。徐志摩在写这话的时候只是表达对康河的喜爱。
其他同学呢?
我今年八月份是我第三次去丽江。我真想写再别丽江。我喜欢丽江,大家会不会说,李老 师怎么不爱家乡啊。我也到过欧洲,写了四万字游记。我很爱欧洲,但我还是回来了。爱祖国和爱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可能不矛盾。徐对母校的爱与对祖国的爱是不 矛盾的。徐也是爱国的,也写过许多抨击黑暗的文章。资产阶级比封建进步得多。徐甚至愿意做一条水草,而且还是死在祖国的天空上。不要太狭隘地理解。还有没 有有问题。
没问题我就问了。
同学十二:他为什么要放歌?
同学十三:不能放歌。
哦你问的是为什么不能放歌。
同学十四:因为开始就说轻轻的我走了。但是我不能放歌。为了照应前面以后后面的意境。他要离开,不能留下什么回忆,他悄悄地走了,与当时吹箫
我觉得我不能放歌,是说他不是马上就要走了,他要回味以前的生活,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李: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完全忘情了。感情到了高潮。但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是要离去。离别。要走了,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李老师研究了很久。他吹了没有?可能吹也没有没有。但笙箫是有声的,为什么要说悄悄。他是说静,还是喧闹。
同学十五,正像是鸟鸣山更幽。有声更显静。
李:我也如此,可以想象一下电影里如何表现。不管他吹没有,反正都是悄悄的,即使有,心里很宁静。为什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而这种宁静,刚好与心里的宁静是合的。还有没有问题。没有我就要问了。
好像没什么问题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 首诗为什么很美,还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除了意象美,还有音韵的美。读第一段。新诗押不押韵有争议,但如果押韵要好一些。而且大家知道这首诗写得比较 早,那时候新文化运动不久,能写这么好,不容易。有人研究这首诗的韵是变化的。大家自己读一读,把韵脚划出来。读,读才会体会出来。
李老师:他每一小节是不是都是押韵的。哪一小节没有押韵?怎么押的?24句。据讲,徐志摩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押韵的,押方言诗,举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李老师用成都话读,是押韵的。所以我看到这首诗就想到流沙河是有道理的。
好,我们再读一次,又有进步了。
何思静领头。同学齐读。
李老师:不错。那么何思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在李老师再读一遍,看李老师有没有进步。假如何思静同学能够得100分,李老师能够打多少分?我要超过她,得120分。
李老师朗诵。
读得很好。大家鼓掌。
李老师:多少分。
一个同学。100分。
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句子有问题。第四段的最后一句。沉淀,读重了。
李:客观地讲,我不太适合读这种诗。我有个疑问,悄悄地,轻轻地我走了。第一节写得很好。读到这儿我就想徐志摩踮着脚尖,很优雅地走来。但为什么要说悄悄地和轻轻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照应,但为什么会有这个照应?想一想,思考一下。下面我要
同学一:我从小学四年级就读过,不太喜欢。虽然我不能否定他意境美,但是我觉得他写这首这首诗的感情特别细腻,不像一个男人写的,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豪放的。
李,你喜欢诗,但不是喜欢这种风格,假如是李清照写的,你可能会喜欢。但是你要知道。男人也有细腻的一面。
还有没有?
我是这样想的,不喜欢这首诗是允许的。我不能说,你怎么不喜欢,我扣你操行分。但是不喜欢诗就不正常了。我知道我们班上不喜欢诗的人不少,我们可以不会写诗,但要喜欢。
下面给同学介绍一首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泰戈尔大家知道不知道?是美国人还是印度人?印度人。
昨天晚上我找到大学时的日记,一首一首地抄。
我读一遍。这是徐陪泰访问日本时写的。
李老师读。
李老师:就是这一个画面,不胜凉风的娇羞,很美的。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