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绿叶的梦 备课教案


2.预习第四课。
板书设计:
血可怜
贝壳→磨制沙子→珍珠→
肉可敬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五、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5.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3.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金黄的田野……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四.作业
1、抄写多音字、词语搭配。2、写两个比喻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背诵古诗;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二.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小鸟,你安息吧!我们会永远记住你那悦耳动听的歌声的。)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你太狠心了。小鸟那么可爱,你不能杀死它。另外,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你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人和事。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作业
课余同桌之间相互讲讲自己童年的事。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绿叶的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绿叶的梦 备课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