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绿叶的梦 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师:一曲优美动听的《童年》把我们带入了美好的回忆中,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组生动的照片。

  展示三张学生童年的照片(都是在大自然中照的),并让学生谈照片的来历以及当时的愉快场面。(1。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你干了什么?从你高兴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你玩的非常开心。2。在这有花有有树的地方,你又干了什么呢?三个小伙伴完全陶醉在了大自然的怀抱中了。)

  师:不光是你们,还有你们的父母,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琳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学习她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绿叶的梦》。 教师板书课题《19绿叶的梦》,学生齐读课题。自读课文,看看“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绿叶的梦是个什么样的梦呢?(随机板书)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

  2)作者小时候的玩具很多。教师追问:有什么?(请两名学生读第二句话,以加深印象)是单单就这几种吗?(注意省略号的作用)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玩具还有两个共同特点呢?(一是都来源于大自然,二是都是靠我们灵巧的双手做出来的。)

  3)在童年中,最让作者着迷的是绿叶。

  过渡: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是谁引导她喜欢上了绿叶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预设:是启蒙老师教他们搜集标本,讲述绿叶的知识和趣闻,才让作者对绿叶着了迷。

  师:看来这段内容既回答了第一段中的问题,又开启了后面的几个段落讲他们是如何搜集标本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叫过渡段。(副板书:过渡段)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过渡:走进“绿叶的梦”,在作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让我们也来发现一幕最喜欢的场景,愿意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3-6自然段。找出一段来谈自己的体会。

  三、 重点学习3-6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

  2. 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生动有趣,生活很快乐,羡慕作家的生活)你喜欢哪一幕场景呢?为什么?(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最好按照顺序说。

  3. 交流第三自然段。

  预设:1)我喜欢第三段,是因为他们采集绿叶时太快乐了,无拘无束。

  教师追问:从哪看出来的?(跑遍)怎么理解?(足迹遍布大自然的每个角落)

  2)他们都去哪采集绿叶呢?出示字幕:( )的树林 ( )的墓地( )的河边 ( )的田野 一( )土岗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个地方)(还要让学生知道它们之间用的是顿号)

  3)他们是怎么采的呢?出示:( )大树 ( )丛林(从这几个动词上可以看出作者他们当时很悠闲,很快乐,当时是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全然没有了女孩子的温文尔雅,有的只是“欢乐的笑声”)

  4)在大自然里,孩子们都做了哪些开心的事?(两人读)他们是怎么打扮自己的?(编花环戴在脖子上,编帽子,用白薯秧子编手链,小花伞……)(还要注意省略号的作用,点名并不是只有这四种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正是作者恰当准确的描写,孩子们那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跃然纸上。

  他们是怎么在一起嬉笑打闹的?(会舒服的躺在厚厚的树叶做成的毯子上美美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玩累了,闭上眼睛休息时会有调皮的孩子用树叶在你的脸上挠痒痒;抓起一大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撒向天空,会像仙女散花一样美,用树叶做成笛子来吹……)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作者看到了这么多的花花草,心情一定很舒畅,要是我也能像作者一样玩个痛快该有多好啊!)

  6)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鲜花谱出了一曲童年的快乐乐章。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争取背下来。(指两名同学读,老师和同学接读)

  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了作者采集绿叶时地快乐。

  4. 交流第四段。

  预设:我喜欢这一段,因为文中写到,在采集树叶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这样写得很真实。(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小结:是啊,他们真是一群勇敢的孩子。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绿叶的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绿叶的梦 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