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记得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家里并不富裕,吃的馒头都是粗细粮对半掺。到了秋收季节,放学回家,来不及跟大人打声招呼,就带着遛花生的“家伙”和伙伴们一路小跑地来到村东大块的花生地。花生已被户主收完了,到处是高低不平的小坑洼和散落的花生叶,伙伴们凭着“经验”,很快就能找到“目标”,用秸(jiē)杆量出“地盘”后,手里的铁锹便开始舞动起来。有的伙伴用䦆头翻,这样虽然遛的多些,但很容易伤着别人,被家大人发现要挨打的。年龄稍大点的,遛的快,总是一马当先,但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边界线”,否则就会受到伙伴们的指责,甚至会遭到大伙的武力“攻击”。讲笑话是必备的“节目”,小伙伴们每人讲个小笑话,逗笑了大家,每人要“奖”给他一捧花生;讲不笑反要给大伙每人一把,为一把花生你追我撵嘻嘻哈哈的疯跑是常事。累了,把衣裳铺在地上歇一会儿;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馍。天黑了,伙伴们背着装满箩筐的“战利品”,美滋滋地往家返。途中,有的趁机窜到路边的红薯地里偷红薯,这时就有小伙伴故意大叫:不好了,有人偷红薯啦!说完,大伙一阵狂跑作鸟兽散。
遛来的花生,大人们把它晒干,然后卖给粮站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可是母亲总会给我和妹妹们留一些,把洗净的花生放在锅里,兑上清水,撒上盐巴和大料,就可以生火煮了。锅开后改成小火,这时花生的香味已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我们这些毛孩子则钻到被窝里,流着口水焦急的等待着,还会让大人们给讲讲“老鼠偷油吃” “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多是花生还没熟,我们这些娃娃们已经进入梦乡了。第二天,桌上香喷喷的水煮花生就成了我们的“美食”,那时的生活贫窘,平时难得吃上花生,我这个当哥的总是跟妹妹抢着吃,最多的那份总是在我的掌控之中,惹的妹妹们大哭大闹,所以就少不了被大人们责骂。上学时,不忘用塑料袋或旧报纸包上些熟花生,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份乐趣,看着同学们吃着满嘴冒香,心里真是美哉、乐哉。
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不稀罕,想吃花生随处都有,不用拿着铁锹去田间遛了,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也能吃上香气缭绕的水煮花生。但是想起遛花生,总有几分怀念,吹不散、挥不去,定格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里。 注 释 遛(liù):寻找收获剩余的农产品。例:“明天一块儿去黄河沿儿遛花生吧?”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市奋斗小学杨继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中国早教网:www.zaojiao.com.cn)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www.cnread.net)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