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绿叶的梦(S版 四年级上册)

 

  3.感悟理解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学生学习的理想范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尤其是对采集绿叶活动的深深留恋之情,浓浓喜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会把作者的同龄人带入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去,也定会使今天的少年儿童产生羡慕和向往的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感悟搜集绿叶活动的欢乐,感悟收获绿叶的喜悦,感悟获取知识的满足,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2:“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这是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思考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入手,根据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特别是重点部分的内容去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些高粱秆儿做的马车、灯笼,泥捏的碾磨、盆碗,柳笛、葫芦船、荷叶伞……是那么喜爱,那么留恋,“然而”一转,“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样的语言表述,足以告诉我们,那绿叶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第2自然段在概述了有关搜集绿叶的活动后,一句“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了“我”着迷的原因。继续往下读,下面具体写了那令人“着迷”是因为“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跑、嬉笑、打闹……正因为“着迷”而“争强和探险”不惜“留下伤痕”。秋天,那如彩蝶纷飞的树叶,那美化教室的叶链,那一一陈列的珍宝——标本,更是令人“着迷”;那丰富有趣的关于树叶的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悟出了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这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效果。

  4.课文导学

  课文中有三处泡泡框。第一、二两处泡泡框分别在课文第1、2自然段,意在提示学生读书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第三处泡泡框在第5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意图有两个:一是这段描写得精彩,充满童心童趣,只有用心感受,身临其境,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真切;二是本段要求学生背诵,提示学生通过理解语言,在脑海中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是背诵的一种好方法。

  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是积累词语的训练。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例子“广阔的田野”是一个搭配起来的词组,“的”字前边是修饰或限制成分,后边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事物的名称(名词)。课文中还有:愉快的活动、杂草丛生的河边、觅食的小鸟、金黄色的菟丝子、生活的乐章等等。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绿叶的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绿叶的梦(S版 四年级上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