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 张国生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师:我们先检查《羚羊木雕》的预习。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我、妈妈、爸爸、奶奶、万方、万方妈妈。 师:课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 生:羚羊木雕。 师:不准确。“羚羊木雕”不是一件事。应该是── 生:追问羚羊木雕。 生:还有赠送、要回羚羊木雕。 师:加在一起就对了。 生:追问、赠送、要回羚羊木雕。 师:从记叙的顺序说,赠送羚羊木雕属于── 生:倒叙。 生:插叙。 师:到底是插叙还是倒叙? 生:插叙。 师:对,插叙万芳对“我”的帮助和友情,说明“我”为什么赠送羚羊木雕。 师:这些人物对要回羚羊木雕各持什么态度?──“我”? 生:不主张要回。 师:父母呢? 生:主张要回。 师:不准确。 生:逼我去要回。 师:对了。奶奶呢? 生:认为要回“不好”。 师:万芳── 生:责备我,但后来又表示“咱俩还是好朋友”。 师:万方妈妈呢? 生:责备万方。 生:她还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 师:那么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生:不主张要回。 生: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 师:但作者并没有这么说呀?你根据什么这样判断? 生:他最后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师:应该是他让“我”感叹: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生:还有,他极力写万芳的“仗义”。 生:还写妈妈追查、逼迫;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 生:我这本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好,你的学习很主动,会查阅资料。好了,我们就检查到这里。 二、在朗读指导中阅读课文 师: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追星,有许多名星被追,有许多同学做明星梦。对不对? 生:对。 师:星分两种。一种是青春派,主要凭一张漂亮的脸蛋;另一种实力派,艺术功底深厚,例如演和绅的王刚……但不管那类明星有一种必备的基本功──猜猜是什么功? 生:(津津有味)唱歌。 生:朗读。 师:对,朗读。我这里有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李白《将进酒》的录音,你们想不想听听? 生:想! 师:(放录音,濮存昕充满激情的声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赞叹、鼓掌) 师:其实多种明星都需要朗读的基本功,例如播音员、主持人,甚至政治家,如果小布什竞选时讲演磕磕绊绊、吞吞吐吐,选民是不会将自己的票投给他的──做明星梦的同学要从朗读做起啊。 演员,包括明星演员,还离不开导演的导。例如我国最大牌的演员──巩俐,如果没有张艺谋的栽培,她能成为明星行吗? 许多人都夸张老师是天才的导演,(笑声)──虽然不会演,但很会导。我当语文老师委屈了,如果当导演,可与老谋子决一高低。(笑声)不信?下面我做导演,你们做演员,看看张老师“导”得怎样,也看看你们“演”得怎样。 生:好! 师:先看这句该怎样读──“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师:要读出责问语气──为不见了羚羊木雕而惊慌着急,带有责备语气。妈妈非常珍视这只羚羊木雕,因为那不仅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珍贵的工艺品,而且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那是当年支援亚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 师:你们知道当年支援亚非拉的事吗? 生:不知道。 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中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非常重视支援亚非拉国家,自己还吃不饱饭,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援它们,帮他们建工厂、学校、医院、体育馆……甚至还无偿地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1900公里的铁路。 生:要钱吗? 师:不要啊!最多是低息贷款。 生:傻不傻呀! 师:你还别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席位,主要是靠这些国家投票。那时许多人员被派到了非洲,一干就是几年,有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永远留在了非洲。咱们邢台也有不少人去修铁路、当医疗队员……课文中的“爸爸”大概也是去非洲支援的。他在非洲洒下了青春和热血,当然羚羊木雕在爸爸妈妈眼里是无比珍贵了。 生:也许他爸爸是去非洲做买卖赚钱。 师:看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那时候兴不兴做买卖赚钱。 生:1984年。 师:何以知道? 生:119页注解1:选自《东方少年》1984年第10期。 师:那是发表日期,写的日期得靠前,事情的发生更得靠前。那时候根本不兴赚钱,提倡无私奉献。──所以读这一句必须带责问语气。请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还不行,责备语气不够。 生:(再读) 师:哎!这次差不多。 师:再看这句──“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导:因受到责问,要小声地。重音放在“给”上。认为“给我了”,就可以随意处置。下面我用三种语调读,你们看那个好。(老师读:一种是语调平直;第二种是反问语气,理直气壮,引来学生阵阵笑声;第三种是准确的读法:低着头,装出一副害怕又有点委屈的样子) 师:(指名读。表扬) (为节省篇幅,下面略去学生活动,只列出老师的“导”) 课文:“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导:这是责问加追问,一定要问出结果。“知道”和两个“哪儿”重读。还要注意:“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 课文:“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导:这是责问加追问再加逼问,注意“十分严厉”。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妈妈在思考,思考木雕可能的去处,其中最坏和最可能的是──卖了。 课文:“没有卖……我送人了。” 导:声音要有些发抖,结结巴巴。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断续,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这时的“我”也是在思考,思考怎样回答妈妈的追问。 课文:“送给谁了?告诉我。” 导:得知没有卖,松了一口气,所以语气应比方才缓和,还“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有亲近爱护之情。但仍然是追问的语气,不问出是不会罢休的。因为在她眼里,这个木雕是决不能送人的,正如她后文所说:“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课文:“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导:因为“我”重视友情,所以说这话时应理直气壮。“最好的”应重读。 课文:“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导:注意:“妈妈坚定地说”,应读出坚定、命令的语气。“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应是反问语气。“现在”“那么”“随便”重读。 课文:“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导:注意:这一句是“我哭着喊了出来”。“我”不像爸爸妈妈那样珍视这个木雕,更缺乏他们对木雕的感情,因为毕竟没有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大地的经历和理解。“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重友情轻亲情,认为“友情无价”,把友情放在亲情之上;还有些比较叛逆,对家长的管束很反感。所以妈妈让“我”把木雕要回来时,“我”会比较激烈的反抗,同时会认为妈妈“重财轻义”。 课文:(爸爸的话)“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导:爸爸说这话时,是“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爸爸对木雕、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妈妈是一样的,只是他比妈妈态度沉稳、严肃,因而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即有一种威严。 (老师示范:拿起一只粉笔当香烟,假装来吸,学生被逗得大笑,练读非常认真投入)。 师:你觉得这幅插图画得好吗?(投影人教社教学挂图,右图) 生:“我”和妈妈画得好;爸爸没画好:没画出爸爸的平静、沉稳,更也没有威严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 师:所以,语言,有图画无法表现或不易表现的魅力。 课文:万方的几句话: 1、“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2、“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3、“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导:要读出万方的热情、爽朗和乐于助人。还要注意:万芳说这话时,是“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嘿嘿地笑着”,“满不在乎地说”。 第一句有点“吹牛”的意味,“高级”“一点儿”应重读。 课文:(要回木雕时和万方的对话)“万芳……”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导:“我”是难为情的,被逼无奈的,觉得对不起朋友,因而说话时“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省略号仍表示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万芳也是个“重友情讲信义”的,所以说话时应带责备语气。 课文:(万方妈妈的话) 1、“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2、“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3、“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导:万芳妈妈也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应当要。也用责备语气。万芳妈妈真会“揍她”吗?──一般不会,这是哄小孩的话。所以要读出“哄”的语气。 续: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略,读得非常成功。老师给以表扬、鼓励,例如某某同学真可能成为演艺明星、著名主持人,等等) 四、准备辩论(作业) 师:下节课我们组织一场辩论,论题是: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学生欢呼)辩论的成败胜负,决定于你辩论的准备。下面你需要做三件事: 1、先决定自己的“立场”──你赞同哪一种论点?(举手表态,大约各占一半) 2、准备充分的论据。 3、预测他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考虑如何应对。──这三项哪一项是主要的? 生:准备充分的论据。 师:那就请大家准备论据,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了。记住:人的才能有多种,但排在第一位的是口才。下课。 第二课时 一、辩论 师:根据检查,课下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据说有的还请教了家长,现在谁第一个发言? 生1:我认为羚羊木雕不应该要回,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父母说过木雕已经送给我了,我就有权作主;二是万芳是我的好朋友。真诚帮助过我;三是既然送出去了,再要回来,伤了我的心,也伤了朋友的心;四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五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她说了七点,比较全面,而且条理性很强。谁能像她一样继续说?不必举手,直接站起来说。 生2:(主动站出来)我赞成羚羊木雕要回:一是这木雕是父母亲当年支援亚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太珍贵了。二是父母送给了你,并没有让你送给别人。三是如果不要回来,不是伤害父母的感情吗? 生3:我认为不应要回,因为万芳为“我”作出很大的牺牲,是“我”的好朋友,送木雕,更送的是友情,友情是无价的,父母是重财轻义,可以说是对孩子的“精神虐杀” 生4:“不能这么说,爸爸送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木雕,更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你把爸爸送给你的珍贵礼物送给别人,难道不是对父母的精神虐杀吗?” 生5:可是父母毕竟送给我啦,我就有权处置。 生6:根据法律,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行为是无效的。所以你不能自作主张。 生7:爸爸说过是给我的,我就有权支配,有权送人,不能说我自作主张,既说给,又说没有允许我拿去送人,这是自相矛盾的。 生8:那你也应该经过父母的同意。 生9:我觉得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友情,把自己感受强加给孩子,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感情。 生10:那你尊重了父母的感情吗?他们可是生了你,养了你啊! ……(课堂辩论很激烈) 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的观点? 生:想。 师:究竟哪一方更有道理?下面这篇文章可做裁判──《一碗馄饨》,它选自《读者》2004年第8期。(投影,指名读)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师:阅读这篇文章,请大家理解两个问题:一,本文的主题句是哪一句? 生: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师:二,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为什么“疲惫不堪”? 生:找女儿找得疲惫不堪。 师:我认为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转赠他人,才是“轻义”。……问题不是该不该要回,而是根本就不该送人。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抚养大,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又受过多少委屈!朋友为自己付出的只不过是一条裤子和她父母的责罚,而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则是十几年的辛劳,十几年的青春!要重义,首先得重这个大义,再重朋友之小义!──有一句话值得大家记一辈子:(投影)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师:请大家高声读一遍。 生:(高声读)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师:再读一遍。 生:(高声读) 师:再把这句话抄在你的书上,这一课的题目上面。然后,再抄在课外笔记本上。 师:现在我再了解一下你的态度──主张要回羚羊木雕的举手。(绝大多同学都举手) 师:当然这是老师个人看法,同学仍可以坚持自己的不同看法,课下仍可以讨论。不但可以和同伴讨论,还可以登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论坛”,那里有我为此而发的帖子,你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讨论。 该贴显示: 您是本帖第771个阅读者 发帖人 张国生:学了《羚羊木雕》,有同学认为,羚羊木雕不该要回,而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要回,还有同学认为羚羊木雕就不该送人。你觉得呢? 玉龙:叫那个人回赠一个同样价值的东西不就行了吗?两全其美。如果那个人不回赠的话,这友谊就…… Geoffrey──168:友情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玉龙:但可以由物质体现出来。 白色婚礼:根本来说,作者不应该送给朋友,朋友也不应该接受礼物。用老师的批评我们的话说,小小年纪就学会送礼,长大还得了…… 风雨有情:不该要回,既然送给朋友了怎么还有要回的道理呢?对于爸爸妈妈那一方面,“我”会尽量的解释。请问楼主几年级啊? 咯咯:一般都是初一咯。初一才学这个的。我觉得既然都送了就不该要回来! 这些小朋友的义气,大人是不会懂的啦。 ……(后略) 师:放学之后,有条件上网的同学,请到网上参加讨论。 二、讨论 师:下面我们再讨论,这件事怎样处理才好呢?──通过这件事的处理,可以提高你接人待物的能力哟。 生1:去他家说明情况。估计万方会主动奉还的。 生2:告诉他父母。她妈妈不是责怪万芳“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吗…… 生3:我先了解万芳最喜欢什么,然后买来送过去,再说明情况…… 师:哇!你很有公关才能啊!你将来可以做公关部长的。 生4:我不去要,想办法让他主动送回来…… 师:哇,你的办法更高明!怎么让他主动送回来呢? 生4:我给她讲一个故事,就是这个羚羊木雕的来历,用爸爸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大地的经历感染她…… 师:哎哟,你好会心理战哟!将来会成心理专家的。 生5:其实按照父母的意见拿那盒糖果换回来也是可以的。 生6:我觉得,今后办什么事,应当先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父母毕竟比我们经验多,更会处理各种事情…… 生7:现在是讨论怎么要回木雕,不是讨论以后怎么办。 师:不过她说的也对,是为这件事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记住那句话── 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师:再大声背一遍── 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师:好,下课。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羚羊木雕,张之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羚羊木雕》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
下一篇文章: 我们还应教会学生些什么──谈谈《羚羊木雕》的教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