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单元提示中说“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样,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在很多的课文分析中,认为课文批评了父母重钱财轻情义的做法,分析了“代沟”是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但我认为课文教学中不应侧重于这一方面。孩子在成长,由于认知差异或孩子渴望独立的思想出现,孩子与家长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孩子们应当明白,矛盾背后的亲情是永恒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本单元的主题,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才是符合课程设计精神的。
二、 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求本学段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三、 教学思路
《羚羊木雕》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使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侧重于“读”。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心情,训练朗读能力。第二课时侧重于“论”,由分析矛盾入手,探讨矛盾中的是与非,并思考矛盾中的亲情,初步正确地认识友情。
四、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及对本学段的要求,根据本单元主题及对课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情况,我制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梗概;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矛盾双方的是与非;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得到对亲情和友情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探究矛盾双方的是与非;得到对亲情和友情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得到对亲情和友情的初步认识。
五、 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极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则要主动参与阅读思考,参与讨论,参与探究。
六、 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妈妈为话题,与学生交谈,谈妈妈的可亲可爱,谈和妈妈的矛盾,这样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并顺利地进入教学。
然后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梗概,学生在这一步清楚了矛盾是什么,明白木雕的贵重以及“我”和万芳友谊的珍贵,这样就能明白文中出现的思想分歧,为后文的讨论作下铺垫。
第三步展开讨论,探究矛盾双方的是与非。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一方面训练了阅读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学生在争论中并不一定要论出输赢,比如说友情珍贵,是不是就一定可以把家中的宝贵财物赠送给他呢?这是没有确切答案的。但他们在讨论中得到锻炼,并明白友情是珍贵的,但送礼物时还得考虑一下,或向父母征求意见。
第四步探讨矛盾中的亲情,学生先设想“我”取回木雕后的情况,并结合自己所经历的和家长的矛盾,然后明白,矛盾是暂时的,而亲情是永恒的,这样就明白了正确对待家庭矛盾的态度。
第五步初步认识友情,这一步看似对课文的拓展延伸,而实际上这也是这篇课文不能忽视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友情是这篇课文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应当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一些关于友情的初步认识。学生在经过对文中这件事情的理解后,再结合平时所见所闻及具体事例,明白友谊是珍贵的,要珍惜,同时还要明白友谊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慎重。
七、 板书设计
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主板书将父母、我、万芳环于羚羊木雕下面,突出羚羊木雕作为本课线索的中心位置,再在下面衬以亲情、友情,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讨论观点的统计和有关友谊的一些句子,采用副板书的形式记录,达到板书为教学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