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 通过之前的备课、试讲,到正式上课,以及最后的问卷调查这几个环节,再来总结自己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似乎有更多的感触。首先是“王婆卖瓜”: ① 在本文的教授过程中,能够多方寻找资料,了解相关文章、评价等,力求对文本有一个全面的解读。很多内容最后都搬进博客和学生共享,这是一个浪里淘金的过程,然而一些闪光的资料的获得是一种实在的满足。 ② 在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过程中,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能努力寻找突破点,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激疑、调动探究的欲望。如别里科夫结婚狂想曲。 ③ 在授课过程中,能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注意点面的问题总结。 ④ 在剩下的时间里,适时抛出准备的第三个问题——为别里科夫写墓志铭。事后了解到,一方面因为英语课上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英语名言,另一方面对于别里科夫的理解,让学生在最后几分钟里妙语连珠,如“装套子还是不装,这是一个问题。”“我套故我在。” 另外,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 在课前的十几分钟之内,尚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所以语速偏快,思维也较混乱,一定程度上说是心理素质不好,但我想最根本的还是,我准备的不够充分吧。在备完课的时候,总会觉得还有很多没补充,似乎难以割舍。所以对于文本的把握上,还需提高,通过自己的努力,力求创新的理解。 ② 对于网络课的形式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对于文本的一些补充材料该如何安排还要多学习;另外对于网络课上问题的设置也需再思索,是一个问题深入讨论,还是多个问题解决,到底一节课多少的时间安排给学生更恰当呢?有同事建议,网络课应该上两节,可以联下去,这样,准备的一些东西才更有“用武之地”,这个是不错的,如果有下次可以试试看。 ③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觉得我的授课方式,还是比较落伍的;而且灌输的现象还是会严重的。会怕时间不够,所以很多可以让他们展开的地方都是草草结尾,比如第一个问题。 虽然问题多多,但我想,每一次的反省都会是一次涅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