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 2001(6) 〔课前准备: 印发本课学案,完成“ 阅读体验报告” , 并在学习小组(6人)内交流,每个小组初拟一个讨论题。老师在批阅学案后,协调安排,确定每个组的讨论题,在课堂上公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契诃夫的名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你们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齐诵:“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作者是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万马齐喑,喑是哑的意思,大家都不说话,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头上嘴上都套着许多的套子: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是套子,八股文更是思想的枷锁。这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己亥是1839年,大约时隔60年,1898年,在我们邻国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创作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名篇。当时的俄罗斯跟大清帝国同是古老的帝国,同样风雨飘摇的命运,堪称难兄难弟。这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三世是在二世被刺杀后上台的,所以他在全俄强化了各种专政工具,疯狂镇压人民的反抗,以至对轻微的自由思想也采取高压手段。这正是作品的背景。 这节课我们采取讨论的形式。大家在初读后,在学案上形成了一份阅读体验报告,并已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根据同学的报告及小组意向,经协调后给每个小组确定了一个讨论题。 〔投影公布讨论题( 注明提问同学) 〕 一、别里科夫怕出什么样的乱子?( 赵娅冰) 二、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什么?他为什么反对骑自行车?( 陈磊) 三、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管闲事?(吴民恺) 四、别里科夫死亡原因是什么?(周侃) 五、假如没有骑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婚事能成吗?(朱欲然) 六、文中的“我”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这是为什么?( 王晟) 七、别里科夫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蔡行) 师:问题是本组的同学在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研读和讨论,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把握作品,深入领会套中人形象的意义。讨论的要求是:1,从作品出发,谈作品中怎么写,前后内容怎样联系。2, 既求同也存异。有分歧,不必统一,贵在有自己的看法。3, 形成讨论记录。小组长记录,作为发言的依据。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时间为五分钟〕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大家对照自己的体验报告,看跟你的理解有无出入,小组发言后可以继续讨论。下面按所列问题顺序发言。 生1:我们组的意见,别里科夫害怕出的乱子,主要分两个层面。1, 担心周围人出乱子。小说中提到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