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四十四岁,但在他二十五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四、启发学生划分段落(分成四大段)。
五、讲读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使他借此逃避现实生活”)。
启发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别里科夫的外表?
指名读这一部分,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归纳作者的描述,找出答案。
教师归纳:作者从三个方面描述了别里科夫的外表:
①写他衣着上的套子;②写他用具上的套子;③写他职业上的套子。
引导学生归纳段意。板书: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介绍别里科夫外表上有形的套子。
六、讲读第二部分(从“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到“显然也是苦事”)。
启发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归纳作者的描述,找出答案。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述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①写别里科夫思想套子的准则;②写别里科夫的套式论调对人们的辖制;③写别里科夫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禁忌。
引导学生归纳段意。板书: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突出描写别里科夫思想上无形的套子。
七布置作业:
①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②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
③预习课文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教学步聚】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课文:
别里科夫的故事以他的“婚姻事件”为高潮,而这个婚事本身,情节完整,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一)启发:别里科夫为什么“昏了头,决定结婚了”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让一名学生读“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到“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该段落中找出答案。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归纳段意。板书:①婚事的开端:写别里科夫婚事的酝酿。
(二)启发提问:别里科夫对“漫画”事件和“骑自行车”事件的反应程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一名学生读“现在,你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到“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该段落中找出答案。
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并引导学生归纳段意。板书:②婚事的发展:写婚事酝酿中发生的风波。
(三)启发:别里科夫到柯瓦连科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wwW.KejianHOMe.CoM课件 之′家
让一(或两)名学生读“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到”笑声在整人房子里响着:‘哈哈哈!’”,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该段落中找出答案。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归纳段意。板书:③婚事折高潮:写别里科夫到柯瓦连科家里登门干预。
(四)启发:别里科夫婚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让一名学生读“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到“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其余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听边思考。
两、三名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并从前面作者的伏笔“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说明柯瓦连科姐弟同别里科夫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性格是根本对立的,冲突的,绝对走不到一条道路上去,因此婚事的失败是必然的。板书段意:④婚事的结局:写别里科夫婚事的失败。
三、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第三部分段意。板书: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通过别里科夫差点结了婚的事,淋漓尽致地描绘别里科夫的精神面貌。
四、布置作业:
①作者在“婚姻事件”的描写中是怎样具体地表现了别里科夫既顽固保守又腐朽虚弱的性格特点的?
②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兄妹的冲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预习课文第四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第四部分、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课文:
(一)启发: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别里科夫的死亡这件事的?别里科夫死后,为什么“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让一名学生读“过了一个月”到全文结束,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①写送葬时人们的心情;②写葬后的生活情景。并补充:这说明死了一个别里科夫,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产生别里科夫这类人物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只要制造“套中人”的社会制度没有被埋葬,这种装在套子中的奴才,就会继续产生,到处活动,从而使人们不要把幻想寄托在死了一、两个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身上,而要去彻底改革沙皇专制制度。
(二)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第四部分段意。板书: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局:写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反应。
三、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板书: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形象地显示了腐朽制度注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四、写作特点:
(一)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活动的那个小城镇实际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能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炼、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因此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特征。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一方面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