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作业
初看,觉得没什么新颖之处,这源于我对小说授课方式的理解,也符合一般规律。小说的学习鉴赏离不开小说三要素。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也就抓住了一切。当然,这三个要素,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根据不同文本而有所侧重。这一点,胡老师做的很好。
当课上到第二个环节时我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堂课,上的很高明。
第一,就像前面所讲,没有面面俱到,仅仅抓住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开始,胡老师一边点拨一边和学生对话,勾勒主人公的形象,也是一般的上课思路,按照常理,能做到这些,在调动学生方面,应该不错了。胡老师不止于此,他让学生以采访的方式,以模拟的方式,去体会人物心里,把握人物性格,鉴赏人物形象,这才是最高明之处。
第二,问题设计的好。在模拟环节设计的几个问题,“切中要害,题题致命”。恋爱,是别里科夫的最伤痛处,他因恋爱,而坚信自己是对的,也因恋爱走向悲剧命运的终端。问他恋爱后的想法,问他对华连卡有何说的,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然对同学们来说,如果不能把握小说中别里科夫的内心世界,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
第三,走进学生。给我的感觉是,胡老师,不是局外人,不仅是导演或编剧,她就是一名学生,确切的讲是一位小组长。她没有老是站在讲台上,她走到同学们中去,与同学们一同探讨问题。这不是所有老是能做到的。
听完这堂课,还有一点感想,就是我们的学生,上这种课恐怕很难。因为这种类型的课需要学生做好深入的课前预习,需要学生高度自主、合作学习。当然,什么都是有个过程的,我们毕竟在这方面的探究的还不够,学生也缺少锻炼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