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结:这就是根源所在,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一己私利而丧失人格,丧失做人的尊严,丧失做人的起码原则,如虫豸一般苟延残喘。从这里我们更能看到,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其实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在任何变革时代,“夹心阶层”向来是比较软弱的,这个阶层的人们,大抵是变革的怀疑者、观望者和反对者。他们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变革,只求维持现状,只想做稳奴隶,只想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害。
如别里科夫,他害怕丢了工作。这样的例子在契诃夫的小说中比比皆是:
《变色龙》中的警察奥楚蔑洛夫因狗的主人的不同而瞬息万变的态度活脱脱地勾画出一个丧失人格尊严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官吏仅仅因为在戏院看戏时打了个喷嚏,唾液喷到前面一个大人物——将军的头上,而因此变得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尽管将军并不在意,他却一次次地找上门去解释,到最后倒真的把将军弄烦了,对他疾言厉色起来,而他最终也竟然因为这样一个极偶然的事件丧失了性命……
契诃夫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精神上的奴性是多么害人,多么可怕,对人心灵的毒害是多么巨大,一个丧失了人格尊严的人是多么地猥琐……
补充:(幻灯九)契诃夫1892年完成的小说《恐惧》更准确地理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