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从分析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怎样分析环境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
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
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
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
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 ,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怎样分析环境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
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
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
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
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