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意味长
——《醉花阴》教学实录片段
师: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你认为最能体现这首词神韵的是哪个词或哪个句子?
生:“永”字有味道:“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生:“又”大有深意: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师:两位从感情表达效果上分析,有道理。
生:“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
师:这是什么表达技巧?
生:环境烘托。
生“把酒”值得琢磨: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应该是用细节写愁。
生:“销魂”最震撼人心,这里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师:赏析词句应该从情感和表达技巧两方面进行。
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最形象。这句用“黄花”自比,形容自己容颜憔悴,可见相思的刻骨铭心。比喻使词作神韵,更引人联想。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人如黄花瘦”?
生:花瘦,人更瘦,更见痛苦之深,且有比较的意味。
师:有人认为叫“较喻”,比较、比喻兼而有之,我认为有道理。黄花是什么花?
学生(抢答):菊花。
师:既是菊花,为什么不说“人比菊花瘦”?
生:黄,更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泛黄的面容,比如《菊花台》里的“你的笑容已泛黄”。
师:借助歌词理解古诗词,这样的意识好!我们要明白,古诗词中的颜色是有暗示性的,容易引发相关联想。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师:我们把这句和上阕相应的诗句互调,行不行?
生读对调后的诗词。
生:不妥当,给人突兀之感,不够畅达。
师:这是缺少铺垫。正因为前面有“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三个细节描写,“莫道不销魂”的直抒胸臆才显得顺理成章。所以赏析名句,不仅要注意修辞、情感,还要有篇的意识。
师:关于这句诗词,还有个小故事,我们一道看课后习题第二题。想一想,离别之愁事关夫妻双方,为何明诚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三昼夜写出来的50首诗词却不敌易安三句?
生:因为赵明诚是男性,不够细腻。
师: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作者是谁?
生(微笑,有所悟。)
生:因为李清照“我笔写我心”,有切身感受, 赵明诚只能是想象妻子的所作所为。
师:有道理,但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若说代人立言,就一定不如亲历者感受深切,那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催人泪下的《葬花词》?
生(困惑,思考。)
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二人的处境、对离别的不同感受入手,从李清照的身世入手找到其愁甚于明诚之愁的原因?”
. 生:椐我所知,李清照没有孩子。封建社会,一个已婚女子没有孩子,往往有被休的危险;而且这种隐忧愁苦会时时泛上心头。这种感觉赵明诚应该没有。
师:对!终身未育的“绝代”词人清照重阳独酌,有感而发。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而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知人论世”才能解其深意!
师:因为切身体会,所以李清照从日常生活中随手撷取的几个片段就把相思之苦抒写得深挚动人。不过,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这时间似乎有点错乱,这是为什么?
生:那是因为这三个场景不一定是在一天之内。
师:这意味着什么?
生:说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时一地,而是常事。
师:对,错乱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到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疑,才能见人之所未见。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清照思夫,是寻常事,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表达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自《一剪梅 红耦香残玉簟秋》
生:《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句子。
幻灯完整显示上述词作。
师: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生:比较浅显,容易懂。
生:虽然浅显,但感情真挚,一腔真情,发自肺腑。
师:但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个女子能如此真率大胆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生:还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赏花、饮酒。
师:是啊!李清照的词风格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这也是上课伊始对联上称其词“有后主遗风”的原因之一。
注:此片段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9期“名师工作室”栏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