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2.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能力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能借助媒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李清照的《醉花阴》的赏析,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一句诗就是一个镜头,就蕴含一片深情,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朗读作为难点,想景悟情作为重点。这两者应有机结合,做到读品结合。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学生已学过两个单元的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较浅,对本词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已体察。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赋予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中国诗歌的艺术研究》,第110页)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是初二学生的学习重点,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品词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即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 教法设计: 朗读法通过反复吟诵,领会词的意境 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把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讨论并整理讨论材料。 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精美的软件辅助教学,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 五.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件利用精美的flash软件制作,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教程学生活动媒体应用与 设计意图 导入:由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导入学生回忆、沉思 利用多媒体制作类似"音诗画"的课件:精美的画面,伴随着音乐和深情的朗诵,让我们一起走进凄婉迷离飘着菊香的黄昏… 教学板块一:1.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有很高的文学造诣。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只身漂泊于台州、温州、金华等地,晚年定居临安。 李清照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居婉约词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2.配乐朗读 学生自读、听读、跟读、示范读 教学板块二:想景悟情 1.这首词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愁思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是通过哪些环境描写来突出她心中的愁闷的? 2.词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停留在物象表面,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她又能想到些什么。 1.学生讨论、回答,明确:金兽焚香、玉枕纱厨、对酒赏花。 2.学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播放音乐 学生自己画图,根据词意构思、想象,可利用实物投影择优展示。 教学板块三:诗词鉴赏 1.倾注真挚感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2.善用白描法。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 3.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 领略了《醉花阴》的美,接着播放《送别》,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在吟唱中体悟意境之美和情韵之美。
学生进行佳句赏析: 说说自己最爱的词句,并在组内讨论,交流。 说说这首词有何特点。
多媒体播放《醉花阴》配乐朗诵和《送别》的吟唱,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悟意境之美和情韵之美 教学板块四:探究性学习 情景再现练习:古典诗词跳跃性强,欣赏时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完整地再现诗词所表现的意境,这是一种常用的赏析方法。请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本首词改写成散文。
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情景再现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让学生领悟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又能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也有所裨益。 小结:通过《醉花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如烟似雾、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佳节怀人之思,并且做了一次情景再现的探究性练习,相信一定是大有收获! 学生整理 课堂收获 媒体播放音乐
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散文整理成稿,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2.课外收集李清照的词,把它们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至少会背诵三首。 附材料:《一剪梅》《送别》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章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酤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大连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一语文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