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赏析
|
醉花阴·重阳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与苏轼,黄庭坚等诗词大家交往甚密,一生著作也甚丰,其母王氏也能识文填字。可以说,李清照后来的卓著成就和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便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其中不乏名篇佳句,如《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凤凰台上忆吹萧》中的“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另外还有这《醉花阴·重阳》里绝佳的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仅以本词为例,来品味词人独首闺房时的离愁别恨与思夫之情。 词的上阕寄情于景。写的是作者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的生活感受。开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写的是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地,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呵。我又不禁想起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洲。”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心理感应的谙合之处吧。接下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写作者睡在碧纱厨里,枕着玉制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这淡淡的叙述,不假修饰,明白如话,其中寄寓了作者不知多少的悠悠思夫情,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却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澹泊!李清照独“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词的下阕写的是作者饮酒赏菊的生活片段。这里“东篱把酒”化用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表述了作者羡慕陶渊明怡然无忧的归隐生活。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后三句可谓字字珠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风拂过,珠帘闪动,一个美丽的少妇因相思容颜憔悴,灵魂脱壳般怔怔望着渐渐枯萎的黄花,整个情节浓缩成一副电影蒙太奇久久印在我们心中。 为了说明李清照独特的语言艺术,我们来读一篇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可见李清照的特有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灵感受并非一般人甚至她的丈夫所能模仿。 全词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许宝善《自怡轩词选》称之:“幽细凄清,声情双绝。”陈世琨《云韶集》云:“无一字不秀雅。”特别是最后三句——柴虎臣在《古今词论》里称之为“可谓雅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好一个痴情的李清照呵,为夫消的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醉花阴·重阳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与苏轼,黄庭坚等诗词大家交往甚密,一生著作也甚丰,其母王氏也能识文填字。可以说,李清照后来的卓著成就和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便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其中不乏名篇佳句,如《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凤凰台上忆吹萧》中的“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另外还有这《醉花阴·重阳》里绝佳的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仅以本词为例,来品味词人独首闺房时的离愁别恨与思夫之情。 词的上阕寄情于景。写的是作者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的生活感受。开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写的是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地,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呵。我又不禁想起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洲。”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心理感应的谙合之处吧。接下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写作者睡在碧纱厨里,枕着玉制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这淡淡的叙述,不假修饰,明白如话,其中寄寓了作者不知多少的悠悠思夫情,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却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澹泊!李清照独“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词的下阕写的是作者饮酒赏菊的生活片段。这里“东篱把酒”化用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表述了作者羡慕陶渊明怡然无忧的归隐生活。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后三句可谓字字珠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风拂过,珠帘闪动,一个美丽的少妇因相思容颜憔悴,灵魂脱壳般怔怔望着渐渐枯萎的黄花,整个情节浓缩成一副电影蒙太奇久久印在我们心中。 为了说明李清照独特的语言艺术,我们来读一篇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可见李清照的特有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灵感受并非一般人甚至她的丈夫所能模仿。 全词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许宝善《自怡轩词选》称之:“幽细凄清,声情双绝。”陈世琨《云韶集》云:“无一字不秀雅。”特别是最后三句——柴虎臣在《古今词论》里称之为“可谓雅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好一个痴情的李清照呵,为夫消的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
下一篇文章: 【诗词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