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醉花阴》(李清照)教学设计
枝江市实验中学 肖发新 编写
(本教学设计创意说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专题式学习探
究。用足文本,由文本拓展延伸到课外去。整合文本资源和课外资源,使文本内
容更具有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丰实些。)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3、感悟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B.过程与方法
1、李清照生平信息传递2、诵读信息指导。3、课文信息挖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愁”字的意象,体味“愁”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词曲欣赏导入(播放《月满西楼》词曲。营造情感氛围。)
二、作者信息传递(屏幕示出。由学生读看即可。)
1、你知道下面一幅对联是谁写的吗?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2、你了解一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多少?
出身:
李清照(1084-1155)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家庭背景: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家庭影响: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为人处事:
有骨气、有气节。当她做知府的丈夫弃城逃命,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吟诵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千古绝唱。
(“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这是李清照人格的写照)。
创作主题及风格:
《李清照词全集》中的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与李清照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成为“词别是一家”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派的宗主。
三、诵读信息指导
指导:语速,节奏,重音,感情 。 (屏幕示出。播放朗读录音。)
1、听读。 2、自由读。 3、诵读展示。 4、师生评读。
四、课文信息挖掘(屏幕示出:思考讨论题。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评价和补充。)
(一)读上片,品“愁”字
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上片词中起统领全词作用的是哪一个字?
2、上片词中“愁”的意象有哪些?渲染出女词人的一种怎样的情感 ?
3、 “愁”是千姿百态的。请比较:“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与《武陵春》“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字,这两处的“愁”从内容上来看,各自因何而“愁“的呢?
4、“愁”能看得见,能摸得着吗?请结合本词或是已学过的词或是平时搜集积累的词中的“愁”字,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长度。具有可感性.)
(二)读下片,品“瘦”字
原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片词中“瘦”的意象又有哪些?这些意象传递出女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人比黄花瘦”这句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意境呢?
3、“瘦”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4、女词人李清照有个雅号为 “李三瘦”。你知道其来历吗?(屏幕示出相关信息。)
五、学习信息交流
请同学们说说学完这首词后的收获或质疑?(学生畅言,教师评价。小结并布置作业。结束。)
课外练笔:写一篇250字的短文。题目:都是“愁”惹的“瘦”
附:板书设计
薄雾
(秋)—“愁” 浓云 浓烈的愁苦 愁
金兽
醉 重阳
花 情景交融
阴 烘云托月
浅俗清新
东篱
(菊) --“瘦” 把酒 对丈夫无限思念 瘦
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