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课外语段阅读题
|
《三峡》课外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一片(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提(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轩冕(有篷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下列句中“故”字作“因此”意的一项是( ) A、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B、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不习渡水故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意思是:管宁照样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石没有什么区别。 B、“宁读如故”意思是:管宁还如同原来一样专心读书。 C、“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D、“歆废书出看”意思是:华歆拿一本无用的书出去看。 3、选文表明管宁交友有两个标准:(一)遇财不动心;(二)读书要________。 三、提炼出下面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 【注释】 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4分) ①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 作亭于其上 ③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 故名之曰“放鹤亭” 2、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五、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 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 视此省战 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参考答案】 一、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二、1、B 2、D 3、专心 三、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乞求丰收 四、1、① 第二年 ② 建造 ③ 早晨 ④ 命名(各1分) 2、B(2分) 3、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五、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2、① 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 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3、① 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 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 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三峡,郦道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三峡》课外语段阅读题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三峡》课内语段阅读题 |
下一篇文章: 《三峡》同步达纲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