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实录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三峡美景,无限风光。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作家,扫清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 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 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读,注意划出拿不准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订正。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如果没有,就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齐读) 教师: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朗读请请同学们想想在朗读这两段文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1:要读准字音,该停顿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 学生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散文,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舒缓的语气,要读出文言文的意思来 学生3:我认为不能只用语气,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舒缓的语气,因为第二段写的是水流的很快的意思,在读的时候要用一种急促激昂的语气。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了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而且还能够根据文意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相信同学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后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展示一下他的朗读的风采。 (学生举手,和着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读得的确不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教师:能否再确切地说出是什么时候的水? 学生:夏季的江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参照书下的注释看一看这两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结合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这两段内容,为学生做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的解释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学生:“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在古汉语中,“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段中我们应该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 (教师板书“阙”“曦”“奔”) 教师:“阙”,这是一个通假字,学习通假字,我们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原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着重指出。“奔”,“奔”原来的“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疏通了这两段文字,想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两段文字应带有怎样的感情?(稍作停顿)我们再一起来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一、二两段。) 教师:疏通了文意,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翻译课文的第三、四两段。翻译文言文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读一读 想一想 看一看 议一议 说一说 评一评 教师: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做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好,按照要求,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三、四两段,有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三、四段内容。教师巡视,对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推选出一位同学,依次完成第三、四段的翻译。)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三、四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你认为哪些词语应我们应做为一个重要的词语来理解? 学生1: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清”字,根据书下的注释,它们的解释也不相同,“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个动词,它们的区别很明显。 教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这也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其中“回清倒影”中的“清”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做名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的活用的现象, 学生2:我认为“绝”这个字也很重要,全文共出现了3次,“沿溯阻绝”的“绝”,“绝 多生怪柏”的“绝”,“哀转久绝”的“绝”,这三个“绝”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这三个“绝”字的含义,这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老师:你能不能辨析一下这三个“绝”字的含义? 学生2:可以。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绝”是“消失”的意思。 教师:很好,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理解了这三个“绝”的含义,与它们相关的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3:“属引”二字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属”在文章中是“连接”的意思,让我想起《核舟记》里的“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它的解释为“相似、类似”的意思,“引”解释为“延长”,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有一句“下车引之”,这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我们应该能准确地辨析这些词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教师点评: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理解不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朗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三峡美景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这些景观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能够表现出这种特点的语句。 学生1:这篇文章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学生2:山写出了高峻、连绵;水突出了湍急 学生3:对水的描写是分季节来写的,夏天的水是湍急的,春冬季节的水是清澈的. 教师:同学总结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文章理解得很好,请同学们谈谈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 学生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 学生6:”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通过一个事例,写出了夏水的湍急. 学生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这些词语强调了春天和冬天的水的清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有关三峡山水风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郦道元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天,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地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古往今来,描写三峡壮美景色的诗篇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首描写三峡景物的诗《早发白帝城》,思考一下,这首诗中哪些语句和《三峡》中的描写是一致的? 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课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对应;“两岸猿声啼不住”与课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相对应。 教师:理解得很好,其实描写三峡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投影,)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杜甫《登高》 (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了美、领略了美,我们还应学会讴歌美、赞颂美,课后,我们做一个开心小练笔: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你搜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写一篇《我心中的三峡》,或者根据你学到的郦道元描写三峡美景的手法,写一篇《青岛秋色》。教师:
板书: 三峡 郦道元 阙 奔 山 连绵、高峻 湍 清 三峡 绝 属 水 湍急、清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