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典型例析 1、句子中加粗的实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缺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嶂:屏障 曦:阳光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D、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2、句子中加粗的虚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从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时候。 虽:即使。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湍: 巘: ⑵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漱: 荣: ⑶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旦: 肃: ⑷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哀: 绝: 4、解释句子中加粗的虚词: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之: 则: 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 不以: 5、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重重叠叠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或者遇到皇帝的诏令急于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骏马飞奔,疾风呼啸,也没有这样快啊。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春天和冬天的时节,就有雪白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到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常常有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奇异,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⑵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7、举例说明文章如何抓住代表性的景物突出三峡景色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这个词用的是比喻义。还要注意“阙”是通假字,同“缺”。 (通假字:文言文中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用字方法。“通”就是通用;“假”,借用。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的意思。“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四旋,掉转) “奔”,借代的修辞方法,用马行飞快的特征代指马,生动形象。 2、C “虽”,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乘奔御风”表示假设的条件,“不以疾也”表示假设的结果。 还要注意A、B项中的“自”是两种用法,解释它们需要联系上下文。前者是介词,用在名词的前面,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 3、⑴ 湍:急流的水。 巘:山峰。 ⑵ 漱:冲刷。 荣:茂盛。 ⑶ 旦:早晨。 肃:寂静。 ⑷ 哀:悲哀。 绝:断。 4、⑴ 之:助词,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意为“的”。则:副词,便。 ⑵ 其:代词,这。 不以:相当于“不如”。 5、B 翻译文言文句子,基础是对句子中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此处是“有时候”的意思。联系“王命急宣”是举出一种特殊情况。 6、⑴ 至于夏天江水暴涨,漫到了山上,沿江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⑵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很有趣味。 7、例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只有朝廷下达命令需要向各地传达,才有使者乘舟前往,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可以到达江陵,中间一千二百里路,即使快马加鞭,乘疾风,也没有这么快。以此从侧面表现水流湍急。 又如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三峡,郦道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三峡》典型例析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