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第三十一中学 邓玉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2、学会正面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条理清晰的结构,首尾照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点拨,提高翻译能力。 3、通过演读,体会具体生动的侧面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悟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2、理解清晰明了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生动的描写,把视觉文字转化为听觉并加以想象场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录制洛桑学艺的录音带或其他的口技录音。 2、学生准备:查阅口技的相关资料,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质疑法,演读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听洛桑“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请学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吗?这节课看听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读顺文字: ⑴ 教师朗诵《口技》,对“少顷”“许许”等多音异读的字,有意读错。引起学生的注意。 ⑵ 学生齐读──个读──分段读。生生评价,教师纠正读音。 2、读通文意: ⑴ 结合课下注释,在小组内口头交流翻译。 ⑵ 质疑问难。生生,师生交流难词难句。 ⑶ 以“读《口技》我仿佛听到或看到──”的句式说话。 ⑷ 齐读全文 3、自读探究: ⑴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几个场面?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⑵ 你通过哪些词语判断了解情节发展的? ⑶ 师生对话,教师点拨。 ⑷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对照找出三个场景的相关内容,在书中圈点勾划。并分析声音的特点: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议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远近 外内小大 分合 渐入梦乡 大小 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 简杂 ⑸ 教师小结: 声音由小──大──小──大,由简单到复杂。一张嘴能模拟这样的千态百象,真让人难以置信。技艺真正的高超。 三、教师引导课堂总结收获 四、课下作业布置 试背全文,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作业交流检查 二、品味语言,深入理解 1、教师引读:口技表演可谓精彩,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是──“善”,你认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师生交流明确:表演的精彩在声音的反复变化、多而杂上、人物的众多、道具的简单、观众的反应。 3、演读三个场景中的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用心体会动作神态描写的内涵和意味,以及所表达的作用。 (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此句中观众的笑貌心理动作跃然纸上。他们心领神会,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这一句细致地表现宾客由紧张到放松的渐变过程,这时观众已忘了自我,心随故事而动。融进表演而身临其境。“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此句宾客的惊慌失措,惟恐祸及其身的神态栩栩如生。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最高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充分表现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首尾都写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3、生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句是全文的统领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艺高。全文的内容围绕“善”字写的。两次写道具,首尾呼应,首段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铺垫,结尾强调道具简单,说明口技表演的技艺高超,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4、师引导小结,让学生说从文中学到的写法:清晰明了的结构。侧面烘托的艺术效果。 四、拓展迁移,提升审美情趣 1、你还知道哪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说给同学听。 2、师: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还要积极地创造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3、用正侧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景或者其它民间艺术。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口技,林嗣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口技》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