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K >> 口技 >> 正文

 

《口技》标点质疑

口技》标点质疑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 蔡向前       《口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它短小、浅显、故事性强,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但是文中第4自然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中第2处“逗号”疑为误用,因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各类语文教参的误译。

  且看下面几类教参的译文:

  一、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7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脚发抖,差点儿抢先逃跑。”

  二、在武汉师范学院刘宋川编著的《古代诗文详解》(湖北教育出版社)里,该句的译文是:“于是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起衣袖,露出手臂,差点儿抢先逃跑。”

  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译注评析》(30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两腿打战发抖,几乎想争先逃走。”

  不一一枚举,笔者查阅的近10余种资料中,其译文大同小异,无一例外。这些翻译,虽遵循了“信、达、雅”的原则,但忽视了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内涵,故疑点有四:

  一、“欲先走”为何要“奋袖出臂”?这不多余吗?

  二、即使古人所穿的是长衫,行动不方便,但“走”前也应是提起下襟,为何要卷起袖子?

  三、“奋袖出臂”显然是救火前跃跃欲试的情态,为何成了逃跑前的举动?

  四、上文中,口技人不仅表演了失火后“百千人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的悲壮场景,更展现了众人救火声音之逼真。这无疑感染、打动了宾客,为救火之举提供了依据,然而,为何都无动于衷,“几欲先走”呢?

  因此,笔者认为:此句反映的是宾客中两类人的不同行径。一是勇者的“奋袖出臂”,准备救火;二是胆小者的怕事,“几欲先走”。而造成理解与翻译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标点的误用。若将第二处(奋袖出臂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其译文应该是:“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无不大惊失色,都离开了座位,有的卷起袖子,露出手臂(准备救火);有的两腿发抖(吓得)几乎争先恐后的逃跑”。

  这种翻译,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客人们身临其境,情不自禁之态。显然,这并不影响口技表演者的形象,而且更体现其技艺之精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口技,林嗣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口技》标点质疑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指导《口技》背诵谈起
    《虞初新志》简介
    《口技》写听众反应的高超艺术
    《口技》作者编者简介
    《口技》内容分析
    《口技》创作背景
    《口技》阅读提示
    《口技》知识概要
    《口技》艺术四美
    林嗣环的故事
    “善为文”“不善为官”的林嗣环
    漫谈《口技》
    《口技》教学设计 (A)
    《口技》电子教材
    《口技》描写失火时复杂声响的手法
    《口技》问题研究
    《口技》研讨与练习说明
    关于口技的历史故事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关于口技
    《口技》简练贴切的文字
    对《口技》译文的一点异议
    《口技》译文参考
    谈《口技》中两个声响场景之间的联系
    《口技》描摹音响的语句
    《口技》作者林嗣环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的场面描写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的艺术特色
    《口技》课文解析
    《口技》课文详注
    《口技》实虚结合
    《口技》衬托手法的运用
    《口技》文白对照
    《口技》课文鉴赏
    《绝唱》和《口技》比较
    《口技》表示时间的词语
    《口技》可否删除结尾句?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的作用
    《口技》教学建议
    《口技》有关资料
    《口技》作者林嗣环
    《口技》整体把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B)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说课设计
    《口技》善画声
    《口技》教学设计
    读林嗣环《寄吴梅村》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说课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研究教案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A)
    《口技》教学设计(B)
    《口技》中有“抚”字如何解释
    《口技》疑因“学生不宜”选入课文遭…
    《口技》多义词
    《口技》素质教育新学案
    《口技》问题探究
    《口技》写作背景
    《口技》课文题解
    《口技》知识延伸
    《口技》语言特色
    《口技》难句解析
    《口技》写作特点
    《口技》写作特色
    《口技》结构分析
    《口技》学法导航
    《口技》中心意思
    《口技》语法修辞
    《口技》重难点点拨
    记《口技》教学片段
    《口技》学习思路
    《口技》主题思想
    《口技》课文赏析
    《口技》重难点讲解
    《口技》生字注音
    《口技》词语解释
    《口技》词义辨析
    《口技》通假字
    《口技》古今异义词
    《口技》词类活用
    《口技》倒装句
    《口技》教学杂谈
    《口技》难句试译
    《口技》多音字辨析
    《口技》形近字辨析
    《口技》课文评点
    柳敬亭说书·鉴赏
    口技(《聊斋志异》)
    圣叹外书·第六十五回
    《口技》同步轻松练习
    《口技》同步练习
    《口技》同步达纲练习
    《口技》习题精选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的教学后记
    引入“闭目”学《口技》
    《口技》疑难字词解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