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K >> 口技 >> 正文

 

“善为文”“不善为官”的林嗣环

“善为文”“不善为官”的林嗣环           《口技》是初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虽只有300余字,却是古代散文的上乘佳作,是人人皆知的名篇。它的作者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家境清贫却心高志远,博学善文,才华横溢。明崇祯十五年( 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存稿》、《过渡诗集》、《回雁》、《口技》等。

  《口技》维妙维肖地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一个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为后世所传诵。史料记载,《口技》原是其《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的诗作。我们不去说他的《秋声诗》如何,单从《口技》一文,就足见他的艺术匠心和艺术才华。文章开门见山,以言简意赅的“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点明题旨,用一个“善”字贯通全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随声赋物,简练传神,生动形象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强记、擅长诗文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清官。据说,有一次,藩王府曾派手下的两个人到林嗣环处“公干”,那两人趾高气扬,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 1656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与那些封建官僚同流合污,使得他赢得百姓爱戴,名垂青史。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口技,林嗣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善为文”“不善为官”的林嗣环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口技》的场面描写
    《虞初新志》简介
    《口技》写听众反应的高超艺术
    《口技》作者编者简介
    《口技》内容分析
    《口技》创作背景
    《口技》阅读提示
    《口技》知识概要
    《口技》艺术四美
    林嗣环的故事
    漫谈《口技》
    读林嗣环《寄吴梅村》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整体把握
    《口技》善画声
    《口技》研讨与练习说明
    关于口技的历史故事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关于口技
    《口技》简练贴切的文字
    对《口技》译文的一点异议
    《口技》译文参考
    谈《口技》中两个声响场景之间的联系
    《口技》描摹音响的语句
    《口技》作者林嗣环
    《口技》作者林嗣环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的艺术特色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课文解析
    《口技》课文详注
    《口技》实虚结合
    《口技》衬托手法的运用
    《口技》文白对照
    《口技》课文鉴赏
    《绝唱》和《口技》比较
    《口技》表示时间的词语
    《口技》可否删除结尾句?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的作用
    《口技》描写失火时复杂声响的手法
    《口技》教学建议
    《口技》有关资料
    从指导《口技》背诵谈起
    《口技》问题研究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B)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说课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A)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电子教材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说课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研究教案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A)
    《口技》教学设计(B)
    记《口技》教学片段
    《口技》标点质疑
    《口技》中有“抚”字如何解释
    《口技》多义词
    《口技》素质教育新学案
    《口技》问题探究
    《口技》写作背景
    《口技》课文题解
    《口技》知识延伸
    《口技》语言特色
    《口技》难句解析
    《口技》写作特点
    《口技》写作特色
    《口技》结构分析
    《口技》学法导航
    《口技》中心意思
    《口技》语法修辞
    《口技》重难点点拨
    《口技》疑因“学生不宜”选入课文遭…
    《口技》学习思路
    《口技》主题思想
    《口技》课文赏析
    《口技》重难点讲解
    《口技》生字注音
    《口技》词语解释
    《口技》词义辨析
    《口技》通假字
    《口技》古今异义词
    《口技》词类活用
    《口技》倒装句
    《口技》教学杂谈
    《口技》难句试译
    《口技》多音字辨析
    《口技》形近字辨析
    《口技》课文评点
    柳敬亭说书·鉴赏
    口技(《聊斋志异》)
    圣叹外书·第六十五回
    《口技》同步轻松练习
    《口技》同步练习
    《口技》同步达纲练习
    《口技》习题精选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的教学后记
    引入“闭目”学《口技》
    《口技》疑难字词解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