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堵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寓居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于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时作此诗。
2.猿啸哀:猿的叫声很哀伤。长江峡谷多猿。
3.渚:水中的小洲。
4.落木:落叶。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5.回:回旋。
6.百年:犹言一生。
7.艰难:指时局艰难。苦恨:极恨。 繁霜鬓:两鬓白发越来越多。
8.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9.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登高》一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重阳登高所作,可谓是他一生艰难酸辛的高度概括。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苦的秋之歌,历来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语)。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所闻之秋景:孤城晚秋,猿啼鸟飞,败叶飘零,满目萧然。诗人仰望茫茫苍天,耳听落叶萧萧而下,俯视奔流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水,顿感秋声肃杀、时光易逝。
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抒写自己身多疾病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悲抑的愁苦心情。诗人终年飘泊,长期的颠沛流离,如今已是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纵有苦恨万千,也只得借酒消愁,可惜因病戒酒,无奈有杯难举。此时此刻,诗人的悲苦之心可以想见。
纵观全诗,“悲”字贯穿始终。秋风秋声萧飒荒凉,一悲也;万里飘泊异乡作客,二悲也;百年多病孤独登台,三悲也;潦倒日甚前景黯淡,四悲也。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然而此诗的感人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悲叹艰难潦倒的个人命运,更重要的是作者还概括了“万方多难”、“万里悲秋”的时代苦难。
艺术上,《登高》是律诗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不仅有偶句对仗,而且还有句中对,如:首联既是上下两句对仗又有句中对仗,如“风”与“天”,“急”与“高”、“渚”与“沙”“清”与“白”。语言凝练,字值千金,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