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登高 >> 正文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   ──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长堰中学 王 景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读过一些美学论著,虽然很多都归属于美术、书法专业,少有涉及诗歌。然而对于“意境”这一传统美学范畴,却不得不让我注意它。只因在民族文化中,学科划分在古代还不甚明显,对于诗歌意境的生发、创造和了解,无疑会使我加深对民族文化意境理论的全面了解。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去从诗歌的本体立场来分析诗歌意境的创造,选择杜甫《秋兴八首之一》作为讨论对象,使文章具有了多重功用性。

                              ──王景翌日补记


  曾经看到过董其昌的一本册页,题名似为“秋兴八景图”,其熟练的笔墨技法中所流露出的意境情韵感人至深,而当我读到杜甫的《秋兴八首》诗后,又感叹画镜与诗境、画意与诗意的跨时代暗合。之所以说跨时代是因为唐、明两朝相隔遥远;说是暗合那是因为画家所体验的图示与诗人所吟唱的字句在意境上你呼我应,不谋而合。怪不得别人会说艺术到了最高境界是没有形态、国别、时代之分的。读杜诗能想到董画,看董画能随即吟杜诗,真可谓诗中有画,中有诗。

  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意境是比形神更高一级的美学范畴,也是更富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中国的形神论建立了意象塑造的美学原则,意境是意象的组合,意境说为意象组合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情感与体验之间确立了平衡。杜甫《秋兴八首》中对意境的营造是非常到位的。首先,诗人利用景物的描写建立了一系列的意象。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诗文中,诗人用张大千式泼墨的表现手法,极为酣畅的渲染出了萧森的秋景,绘制出一幅高古伤怀而又悲怆的《巫山悲秋图》卷,“有经霜凋伤的红枫树,有群峰高耸,江间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有充塞整个空间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这一切的意象在组合后便形成了诗人所要渲染的气氛,意境由此而生。

  我们知道诗论中意境的概念始于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王氏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后来释皎然发展了它并将意境创造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初步建立了意境理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整个唐代文学乃至宋词元曲、现代诗歌均受到意境理论的影响。杜甫诗中所流露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是现实主义的,同李白的“黄河之水”、“金樽美酒”式的浪漫以及李商隐“东风无力”、“愁云鬓改”式的颓废大不相同。

  唐代诗论、画论中的意境理论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巧合。正如形神论出现在六朝并非偶然一样,形神论的建立得力于人物画的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就是其在理论形态上的具体表现。意境说的产生与山水画的成熟有关。从传神到意境,可以看到诗与理论和实践进步的足迹。诚然,这有些是基于传统文化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模式。古代没有很强的学科划分,大凡文化人,就是较为全面的,如苏轼、黄庭坚、董其昌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在讨论或欣赏杜甫《秋兴八首》抑或其它唐代诗人的诗作时,都不可能避开唐代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盛唐诗人的情景交融,不仅像许多六朝诗一样限于语词意象,更表现为全诗之境。杜诗《秋兴八首》集抒情和写意于一体,彼此不分。在表象上人与物掺杂关和、物役于情。“丛菊”所开的是“泪”,“孤舟”所系的是“心”,是怎样的泪?又是怎样的心?只有诗人最清楚。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中很强调一个“悟”字,我想,要深切体味出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恐怕只有从“悟”的维度去体验才能捕捉得到,是谓“冥搜物象开”、“惟灵出万象”,又谓“眼中有心,心中有眼,二者无意于相乱,而不能不相乱也”。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评,意境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系统,意境的产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创作和鉴赏两个阶段。“境”并非是客观的,“意”并非是主观的,就算杜甫所写为“枫树”“巫山巫峡”“波浪”“塞上风云”等客观物象,然而它们并非具有客观性,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与人发生关系,我们可以说是纯客观的存在,一旦作用于人就带有主观色彩。在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就有一种叫做知觉整合。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美术来作个检讨。

  向往所谓“纯眼”的人,或许以为儿童的视知觉是最无其它杂质的。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甚可靠的推测。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视知觉感受具有“我向性”色彩,而这正是主观化的重要标志。当画家抬头观察眼前的风景时,固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感觉和知觉过程,但是一旦他们低头挥笔作画时,其感知觉就必定要退居于后,所能依照的还是内心表象。贡布里希有一句话太能说明其中真谛,他指出“绘画是一种活动,因此艺术家总是倾向于看他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的东西”。画是如此,那么诗歌的创造呢?我想杜甫在创造意境时所采用的各种意象肯定是一种内心表象,或者视觉后象。虽然也有感觉、知觉作基础,但并非是感觉、知觉在起决定性作用。诗中情景交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浑然一体,这情与景的相互化合,我认为也只是作者内心表象与创作意图的外显而已。

  那么诗中的意和境是怎样化合而生成意境的呢?在《教育心理学》中,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在本质上都是力的作用。我也曾经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和视知觉》中读到过,“正是物理力的运动、扩张、收缩和成长等活动,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同样,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力的作用,自然物形状、色彩和运动的描绘,就可以表现人的情感运动、意境创造。实质上就是将精神世界的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的运动。诗人不是机械地对江流、塞上风云、巫山巫峡的外在特征进行描绘,而是寓情于景,使江水风云均具有某种性格、某种运动或拟人的性格,使这些自然景物均揉进诗人人生经历中最为深刻的感情。这就是精神世界的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运动,这样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到处是惊涛骇浪,到处是阴晦萧森,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怀乡的极为复杂的感情,意境由此而生发,感情由此而升华。

  再回想起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图册页,不禁又让我感受到其意境的产生也是精神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运动,只不过其表现形态和手法不同罢了。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三日于隐逸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登高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诗四首》教学案例
    登高全文
    杜甫的诗
    《登高》——杜甫独立唐诗的顶峰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高》诗歌鉴…
    登高
    观景的惆怅和觅人的孤独 ——杜甫陈子…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杜甫《秋兴》与…
    杜甫〈登高〉探析
    杜甫简介
    浣花溪畔落沙鸥
    一曲消沉的歌──略论杜甫《登高》一…
    《登高》赏析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一曲忧国伤时的悲歌──杜甫《登高》…
    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杜甫的象征
    杜甫:时代和生活的良心
    忧民一世──杜甫
    《登高》──杜甫独立唐诗的顶峰
    《登高》主编导读
    《杜甫诗三首》电子教材
    《咏怀古迹》“昭君篇”品析
    七律 长征(3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
    就《登高》《蜀相》浅谈杜甫的“沉郁…
    《登高》《秋兴八首》:在天道与人道…
    谈杜甫做诗的秘诀
    杜甫的社稷情怀
    《秋兴·其一》和《登高》比较赏析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赏析及名家点评
    借古感时意深远──杜甫《咏怀古迹五…
    《登高》的景象与情怀
    杜甫“悲诗”的文化底蕴──《登高》…
    《登高》诗歌鉴赏
    独留青冢恨绵绵──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歌鉴…
    秋风拂孤影 心潮逐浪涌──杜甫《登…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
    追求浑厚的课堂气象──杜甫《登高》…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赏…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
    苍凉沉郁的秋之歌──杜甫《登高》诗…
    千古悲愁一肩挑──杜甫《登高》赏析
    壮志未酬身将死,笔蘸血泪话苍凉──…
    层层递进,浑然天成──小议杜甫的律…
    《登高》绝响──读杜甫《登高》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昭君文化节纪念──明妃出塞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主题思想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杜甫诗三首》生字注音
    《杜甫诗三首》多音字辨析
    《杜甫诗三首》形近字辨析
    《杜甫诗三首》词语解释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山行 杜牧(原文)(译文)(注释)(5篇赏析…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亲临登高──析杜甫《登高》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杂谈
    《秋兴八首(其一)》授课心得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和贾舍人早朝
    赠花卿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登高》
    古典诗词赏析——苏轼《满庭芳》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古典诗词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古典诗词赏析——白居易《夜雪》
    《杜甫诗三首》教学建议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入
    恨别
    杜甫《登高》
    渔歌子 张志和 (2篇赏析)(原文)(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4篇赏析)(原文)…
    乡村四月 翁卷(4篇赏析)(原文)(译文)…
    忆江南(江南好) (2篇赏析)(原文)(译…
    望洞庭 刘禹锡 (3篇赏析)(原文)(译文…
    古诗词背诵 11首(原文)(译文)
    两小儿辩日 (1篇赏析)(原文)(译文)(注…
    赠花卿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八阵图
    牧童 吕岩(2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
    春夜喜雨
    江南逢李龟年
    百忧集行
    宿府
    百忧集行
    古典诗词赏析——苏轼《鹧鸪天》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竹里馆》
    杜甫登高说课教案
    杜甫《秋兴》与《登高》比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输》原文与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与翻译
    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师说原文与译文
    后赤壁赋原文与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与译文
    曹刿论战 原文与译文
    古柏行
    长相思 纳兰性德 (4篇赏析)(原文)(译…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登高【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欣赏-注释-原…
    谚语定义
    岳阳楼记原文与翻译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怎样写想象作文
    怎样开家长会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与回归
    拼音教学中的两人合作学习
    古典诗词赏析——白居易《暮江吟》
    改变习惯 人生才有希望
    望庐山瀑布 李白(原文)(译文)(注释)(…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张籍(3篇赏析…
    泊船瓜洲 王安石(5篇赏析)(原文)(译文…
    学奕 (1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作…
    伯牙绝弦(原文)(译文)
    天净沙·秋 白朴(3篇赏析)(原文)(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4篇赏析…
    春夜喜雨 杜甫(7篇赏析)(原文)(译文)…
    诗经·采薇 (2篇赏析)(原文)(译文)(注…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4篇赏析)(原文)…
    村居 【清】高鼎 (原文)(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原文)(译…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阁夜》
    舟过安仁 杨万里(1篇赏析)(原文)(译文…
    春日 朱熹 (原文)(译文)(注释)(3篇赏…
    咏柳 贺知章 (原文)(译文)(注释)(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原文)(译文)(注…
    望天门山 李白 (原文)(译文)(注释)(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原文)(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原文)(译文)(…
    赠汪伦 李白 (原文)(译文)(注释)(5篇…
    回乡偶书 贺知章(原文)(译文)(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欣赏.注释.释…
    夜书所见 叶绍翁(原文)(译文)(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原文)(译文)(注释…
    绝句 杜甫 (原文)(译文)(注释)(6篇赏…
    把阳光洒向角落
    游山西村 陆游 (原文)(译文)(注释)(3…
    题西林壁 苏轼 (原文)(译文)(注释)(4…
    嫦娥 李商隐 (原文)(译文)(注释)(6篇…
    乞巧 林杰 (原文)(译文)(注释)(1篇赏…
    赠刘景文 苏轼(原文)(译文)(注释)(4篇…
    小池 杨万里(原文)(注释)(译文)(4篇赏…
    静夜思 李白(原文)(注释)(译文)(5篇赏…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原文)(译文)(注…
    所见 清 袁枚(原文)(注释)(译文)(3篇…
    和贾舍人早朝
    春晓(原文)(注释)(译文)(5篇赏析)(作…
    独坐敬亭山 李白 (3篇赏析)(原文)(译…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无题二首(…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
    古典诗词赏析——苏轼《临江仙》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鹿柴》
    杜甫《登高》教案
    析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画 远看山有色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