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题 解】
李商隐的无题诗,尤其是七律形式的无题诗,艺术上最为成熟,最能代表其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尽管他的无题诗大多淡化时间、淡化地点、淡化事件,留下的只是一抹浑融、深沉、复杂、可感却又难以确指的情绪,但是,那种丰厚的意蕴和浑融的境界似乎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以至于给人以道尽世界万般情愁的感觉,而不只是字面的华美精致。这正是李商隐的情诗深受世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无题二首(其二) 诗意图 廖松岗 绘
这首无题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采取深夜追思以抒感慨的方式,抒写青年女子爱情的失意与幽怨,若隐若现,或实或虚。关于这首诗的争议也比较大,有人认为此诗是寄情令狐绹之作,因怨尤之意不便明言,故而托之为男女之情;有人认为这是思人之作,写所思之人的不可见;有人认为这是自伤世无知己,亦决意不复求知于世;还人认为这是以爱情的失意比喻政治的失意,以情感的无托寄予身世的沦落。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一首爱情诗,但在抒情主人公到底是诗人自己还是托意女性上又有较大的分歧。
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是爱情的独白,飘渺忧伤。细细品味,只觉得虚括浑融,爱情的失意之中还似乎纠结着人生的失落、生命的寂寥。
句 解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帷幔重重叠叠,或半挽半卷,或深垂及地,夜是那样的寂静,居室是那样的深幽。一位女子正躺在绣床之上,辗转难眠,只觉得时间过得那样缓慢,黑夜是那样无边。撇开具体事件的叙述,诗歌一开头就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一个“深”字,既写帷幔之多,又暗示光线之暗,室中弥漫的那种无名的幽怨似乎伸手可及。名曰“莫愁堂”,或许这位女子名叫莫愁,或许这间屋子即如此称呼。可是,当她清宵独卧,细细地数着时间的流走时,她还是“莫愁”吗?李商隐的诗歌中频频出现“莫愁”二字,取的都是字面之意,恰恰与情愁万缕形成对比。
难寐方知夜长,“宵”是“清宵”,也即静夜,“长”是“细细长”,虽然环境幽暗不明,但诗歌的意境并不阴沉,而是清丽跳脱。前人屡屡指出“细细长”三字用得妙,把时间的慢慢推移和被忧伤蚕食的心情表现得轻巧而又深切。这里没有一笔是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种环境的烘托,我们已经可以感知她那细腻幽怨的内心。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神女”,指的是宋玉《神女赋》中的那位巫山神女,传说与楚王在梦中欢会。“神女生涯”,即暗指爱情上的遇合。“小姑居处本无郎”化用的是乐府歌诗《神弦歌·清溪小姑曲》中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句子。“小姑”,未嫁少女。这两句是说主人公追忆往事,尽管自己在爱情上也像巫山神女那样,曾经有过幻想、追求与快乐,但最终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自己还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无所依托。
这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感伤,也正是她长夜无眠的原因所在。这个“原”字,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空,如同梦幻一般。这个“本”字,强调的是梦醒之后的冰凉现实,又似乎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或是告诉自己梦再美也只是梦,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空虚落寞;或是暗示尽管迄今为止仍然独居无郎,人们却对她颇有议论。总之,两个虚词用得颇有意味,给了人们广泛的想象空间,更何况“神女”的传说、“小姑”的故事本来就很有意韵。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但十分自然、十分贴切,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我就像那柔弱的菱枝,偏遭风波的摧残。我就像那是飘香的桂叶,却无月露的滋润。
如果仅仅是爱无所托、孤独寂寞,还只是让人感到忧伤和无奈。而爱无所终过程中的摧残就不得不让她怨恨激愤起来了:自己本来就柔弱无助,像那水面的菱枝,可是明知菱枝质弱,风波却更加摧残;自己原本像桂叶那样质美芬芳,可是偏偏得不到月露的滋润,难以飘香。
“不信”是明知柔弱却故意如此,足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如此而偏不这样,突出“月露”的无情,措辞婉转,却意极沉痛。似乎暗示着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只能是孤苦无依。其中有爱情的不幸,似乎更有身世遭遇的困顿。有人就指出这就是李商隐自己的写照。本来就地位寒微,无依无靠,没想到还屡屡受到朋党势力的左右摧残,一生沉浮飘荡。不管这种解释是否符合诗人写作时的真实心意,至少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确实可以涵盖许多内容。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爱情遇合既如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可是,这位柔弱的女子在百转千回的忧愁之际亦自有其坚强的一面:即便是明明知道相思全然无益,即便落得个惆怅终身,也依然要坚持自己的追求,痴情不移。
“道”,料想。“了”,全然。“清狂”,古人所谓的不狂之狂,犹今天所说的痴情。把清狂解为狂放也说得通,但如果把诗中的主人公作为女子来看待的话,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为确切。
在爱情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主人公依然决心抱痴情而终身,这份“相思”难道不是最深情、最铭心刻骨的吗?即使常陷忧伤,她也心甘情愿。诗歌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一种执著:对爱情的执著,对追求的执著,对生命的执著;这执著与痴迷就是她坚守孤独的力量。至此,主人公感伤低沉的情绪上扬起来了。
评 解
在诗歌中,将爱情写得灵动、唯美不难,写得真诚、痛切也不难,难的是在灵动唯美、真诚痛切的同时写出爱情的深度,传达出情感本身复杂丰富和迷离飘忽的特性。李商隐的爱情诗正如此。
诗人放弃了以往爱情诗叙事的成份和情节场景的描绘,主要以抒情为主。他往往仅仅是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像这首无题诗仅仅在第二句让我们看到了场景。诗人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如第二联和第三联都是抒情,所有的内容都在繁复的意境之中传达一种意绪。不仅仅有悲伤、哀怨,还有坚定、执著,以及种种难言的失落和惆怅。这使得他的爱情诗密度很大,意脉虽不明显,但却蕴藉含蓄、意境深远,经得起反复的咀嚼与玩味。
这首无题诗,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在女主人公如泣如诉的幽怨中,我们总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即便诗人并非有意寄托情怀,也在不自觉的同情之中融入了身世没落、世无知己的感慨。从“神女”一联中我们总能想见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感慨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从“风波”一联又很容易联想到诗人羁泊沉沦的感伤与无奈。这种感伤的形象时常出现在李商隐的诗歌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怀。何焯说这首无题诗是自伤不遇,应该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不管这首诗有无寄托,它首先都是成功的爱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