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登高 >> 正文

 

[图文]古典诗词赏析——苏轼《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题 解】

    词前小序已将写作背景说得很明白,大意是说: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将离开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向东坡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李仲览从江东来告别,于是写了这首词赠他。

 

满庭芳(归去来兮) 词意图 汪国新 绘

    句 解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归去来兮”,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写弃官归隐,苏轼也希望像他那样,但却不可能。因为他此时仍是带罪之身,不得自由。“万里”一句不过是托辞。苏轼这次由黄州改任汝州,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在摆脱尘网樊笼后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百年已过了大半,我余下的日子不多了。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其时,苏轼四十八岁。“强半”,过半,大半。一个“苦”字,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眼下生命的珍惜。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是作者经历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之后的惋叹。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我已在黄州经过了两次闰年,孩子们早学会了当地方言和歌谣。作者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丰七年四月离开,历时四年多。其间过了两个闰年,故说“黄州再闰”。前面着一“坐”字,表明光阴虚度。黄州在战国时属于楚国,三国时属于吴国,故称当地语言为“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山中友人用猪肉、鸡、酒款待我,并劝我在黄州长住下来。“豚”,猪。“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老东坡”,终老于黄州东坡。作者将笔锋一转,抛开上文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转而叙述起黄州山川人物。这几句承上启下,在技巧和章法上并无奇巧,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对这次离别,我能说些什么呢?人生一世,为何要东奔西走,来往如梭?“云何?当此去”,正常语序为:“当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黄州父老的问话,也是苏轼借他们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词。

    对离开黄州一事,作者这里没有多说,但在《与王文甫书》中,说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旧黄州住,细思罪大责轻,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终老江湖,与公扁舟往来,而事与心违,何胜慨叹!计公闻之亦凄然也。”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闲自在地欣赏秋风中洛水清波荡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汝州与洛河相去不远。

    作者瞻望未来,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心理。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全词一直徘徊低沉的气氛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秋风洛水”,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暗合作者渐趋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这几句是作者对黄州父老的嘱托:雪堂前的柳树枝细叶嫩,请为我照管好,不要让人剪伐。“柯”,枝条。因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愿的。这几句是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回来。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并请转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经常为我晒晒打鱼时披戴的蓑衣。这些交待越是琐细,便越发表现出作者对黄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与上阕所叙与黄州父老的纯真友情相呼应,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渔蓑”,在诗词中往往指隐逸江湖,过一种平静自由的生活。作者并不明说自己留恋黄州,而不舍之情、欲归之意已充溢于字里行间。

    评 解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娓娓的叙事和抒情,抒发了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表达了对黄州的留恋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十分质朴,感情却非常真挚。“将去”之叹,寄慨遥深,怨而不怒。“山中友”挽留之语,实际也是苏轼的自白。尤其是上下阕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含蓄委婉,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正宜于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登高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古典诗词赏析——苏轼《满庭芳》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诗四首》教学案例
    登高全文
    杜甫的诗
    《登高》——杜甫独立唐诗的顶峰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高》诗歌鉴…
    登高
    观景的惆怅和觅人的孤独 ——杜甫陈子…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杜甫《秋兴》与…
    杜甫〈登高〉探析
    杜甫简介
    昭君文化节纪念──明妃出塞
    一曲消沉的歌──略论杜甫《登高》一…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赏…
    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杜甫的象征
    杜甫:时代和生活的良心
    忧民一世──杜甫
    《登高》──杜甫独立唐诗的顶峰
    《登高》主编导读
    《杜甫诗三首》电子教材
    借古感时意深远──杜甫《咏怀古迹五…
    七律 长征(3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
    就《登高》《蜀相》浅谈杜甫的“沉郁…
    《登高》《秋兴八首》:在天道与人道…
    谈杜甫做诗的秘诀
    杜甫的社稷情怀
    《秋兴·其一》和《登高》比较赏析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登高》的景象与情怀
    《登高》赏析
    《登高》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独留青冢恨绵绵──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歌鉴…
    秋风拂孤影 心潮逐浪涌──杜甫《登…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之一)赏析及名家点评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一曲忧国伤时的悲歌──杜甫《登高》…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
    苍凉沉郁的秋之歌──杜甫《登高》诗…
    千古悲愁一肩挑──杜甫《登高》赏析
    壮志未酬身将死,笔蘸血泪话苍凉──…
    层层递进,浑然天成──小议杜甫的律…
    《登高》绝响──读杜甫《登高》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浣花溪畔落沙鸥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主题思想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杜甫诗三首》生字注音
    《杜甫诗三首》多音字辨析
    《杜甫诗三首》形近字辨析
    《杜甫诗三首》词语解释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山行 杜牧(原文)(译文)(注释)(5篇赏析…
    杜甫“悲诗”的文化底蕴──《登高》…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亲临登高──析杜甫《登高》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入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秋兴八首(其一)》授课心得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追求浑厚的课堂气象──杜甫《登高》…
    和贾舍人早朝
    赠花卿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登高》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古典诗词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古典诗词赏析——白居易《夜雪》
    《杜甫诗三首》教学建议
    《杜甫诗三首》教学杂谈
    恨别
    杜甫《登高》
    渔歌子 张志和 (2篇赏析)(原文)(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4篇赏析)(原文)…
    乡村四月 翁卷(4篇赏析)(原文)(译文)…
    忆江南(江南好) (2篇赏析)(原文)(译…
    望洞庭 刘禹锡 (3篇赏析)(原文)(译文…
    古诗词背诵 11首(原文)(译文)
    两小儿辩日 (1篇赏析)(原文)(译文)(注…
    赠花卿
    《咏怀古迹》“昭君篇”品析
    八阵图
    牧童 吕岩(2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
    春夜喜雨
    江南逢李龟年
    百忧集行
    宿府
    百忧集行
    古典诗词赏析——苏轼《鹧鸪天》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竹里馆》
    杜甫登高说课教案
    杜甫《秋兴》与《登高》比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输》原文与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与翻译
    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师说原文与译文
    后赤壁赋原文与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与译文
    曹刿论战 原文与译文
    古柏行
    长相思 纳兰性德 (4篇赏析)(原文)(译…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登高【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欣赏-注释-原…
    谚语定义
    岳阳楼记原文与翻译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怎样写想象作文
    怎样开家长会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与回归
    拼音教学中的两人合作学习
    古典诗词赏析——白居易《暮江吟》
    改变习惯 人生才有希望
    望庐山瀑布 李白(原文)(译文)(注释)(…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张籍(3篇赏析…
    泊船瓜洲 王安石(5篇赏析)(原文)(译文…
    学奕 (1篇赏析)(原文)(译文)(注释)(作…
    伯牙绝弦(原文)(译文)
    天净沙·秋 白朴(3篇赏析)(原文)(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4篇赏析…
    春夜喜雨 杜甫(7篇赏析)(原文)(译文)…
    诗经·采薇 (2篇赏析)(原文)(译文)(注…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4篇赏析)(原文)…
    村居 【清】高鼎 (原文)(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原文)(译…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阁夜》
    舟过安仁 杨万里(1篇赏析)(原文)(译文…
    春日 朱熹 (原文)(译文)(注释)(3篇赏…
    咏柳 贺知章 (原文)(译文)(注释)(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原文)(译文)(注…
    望天门山 李白 (原文)(译文)(注释)(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原文)(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原文)(译文)(…
    赠汪伦 李白 (原文)(译文)(注释)(5篇…
    回乡偶书 贺知章(原文)(译文)(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欣赏.注释.释…
    夜书所见 叶绍翁(原文)(译文)(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原文)(译文)(注释…
    绝句 杜甫 (原文)(译文)(注释)(6篇赏…
    把阳光洒向角落
    游山西村 陆游 (原文)(译文)(注释)(3…
    题西林壁 苏轼 (原文)(译文)(注释)(4…
    嫦娥 李商隐 (原文)(译文)(注释)(6篇…
    乞巧 林杰 (原文)(译文)(注释)(1篇赏…
    赠刘景文 苏轼(原文)(译文)(注释)(4篇…
    小池 杨万里(原文)(注释)(译文)(4篇赏…
    静夜思 李白(原文)(注释)(译文)(5篇赏…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原文)(译文)(注…
    所见 清 袁枚(原文)(注释)(译文)(3篇…
    和贾舍人早朝
    春晓(原文)(注释)(译文)(5篇赏析)(作…
    独坐敬亭山 李白 (3篇赏析)(原文)(译…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无题二首(…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
    古典诗词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
    古典诗词赏析——苏轼《临江仙》
    古典诗词赏析——王维《鹿柴》
    杜甫《登高》教案
    析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课堂实录
    画 远看山有色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