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本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及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首先看一个短片 (战争,百姓受害)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仍萦绕在我们的耳畔,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石壕吏》中的句子。杜甫的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行,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学生简介作者:
“诗圣”,秉承圣人之道——孔孟之道。
为何称他为“圣”?1、他是诗坛领袖,影响较大;2、他一生都坚守孔孟之道,九死而不悔。不像其它人一遇挫折就弃儒从道,如李白——“诗仙”,只有道家才有仙这说。
三、介绍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但战争处于劣势,胜少败多,损失惨重。当时鲜于仲通奉命攻打南诏,大败,死六万人,当时又因瘴疠,兵士又死十之八九。为和吐蕃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才有了咸阳桥边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的凄惨景象。
四、听录音:
五、本文是一首古体诗,属歌行体,此种体裁长于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如《琵琶行》。但本文是借用形式,自创新题,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反映人民的苦难生活,诗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诵读时注意把握。
六、指导朗读:
另注意几个“行”字的读音。
七、整体感知:
1、两个通假字:耶 陇
词类活用:北防河 未休关西卒
古今异义:妻子 县官
2、第一和第二三节的内容:
凄惨 怨恨、控诉
3、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不仅反映现实,而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作者怎样思考当时的现实的?
分析造成老百姓苦难的原因——战争,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4、战争到底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两问并找出句子)
家庭破碎,亲人离散: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田园荒芜,生产凋敝: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生计困难,租税难缴: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传统观念发生改变: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战争给人民从身体到精神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人民求生无望,求死无门。
5、请根据要求另找出句子:
1、反映战争残酷,造成老百姓的苦难,诗人厌恶战争的句子: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反映兵士超期服役的句子: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揭露战争的罪恶,表现全诗高潮的句子: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八、看几幅战争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
1、对照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内容。
2、在日记中谈谈对战争的看法。
3、先熟读课文,然后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