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兵车行 >> 正文

 

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作用

写作文干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在新课标中也能找到答案。“新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写作,第一条中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在总目标中并没有这个内容,这似乎告诉我们,“懂得写作是为了交流”只是五、六年级以后的事情,那么,四年级以前的写作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他们不该懂得写作是为了交流吗?还是他们不该有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呢?
记得有人在谈到“改病句”时说,为什么不直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句子让他模仿,而要首先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印象呢?同样,我们为什么不在孩子开始写作文时就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目标呢?我们的教育不是在搞园林设计,在这里设“障”只能让孩子更迷糊,让老师更迷茫。
所以,我们必须在孩子动笔写作之前告诉他们: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孩子的认识过程必须伴随着实践活动。因此,要想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搭建交流平台

要说交流平台,最好的莫过于报刊和杂志。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孩子的作文在报刊或者杂志上发表了,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能力和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很多。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当然有孩子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从而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一因素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作文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不能不说是孩子对交流的一种渴望。
但遗憾的是,报刊杂志这个平台太高了,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上得去,而大部分学生不是被摔下来,就是望而却步,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另外搭建一座平台,这个平台一定要低,低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去,至少要能爬上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到这里来“说”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以及想法。
二、
有来无往非交流

搭建了交流平台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每一次表达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既然是交流,就要有来有往。这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最佳手段。但是这里所指的“反馈”,不单单是老师的几句评语。我经常看到,当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的时候,他们那种失望的,或者意犹未尽的神情。我知道,失望是因为他只得了“良”,或者被罗列了一堆的不是;意犹未尽是因为老师的评价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只有那么聊聊数语。所以,单凭教师的一家之言,根本无法和学生形成交流,而我们目前这种学生写,老师改的写作只能是缺乏交流的写作,根本无法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字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可见,一篇作文最关键的是它的“思想”、“情感”而并非文字技巧。所以真正的交流也应该是心灵的互通,是思想的融合或碰撞而并非抽象的技巧的指导。然而,我们老师所擅长的似乎正是这种技巧的指导,诸如:详略不当,首尾没有呼应,开头不够简明,中心不够突出之类。这些空泛的理论,只能让学生束手无策,认为作文实在是深不可测,不可理喻的东西
我曾经为我的学生办过一个周刊,名字叫《惜流》,取“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流”二字,意思是,孩子写作的情思和热情犹如涓涓细流,必须得到我们的加倍爱护,方能聚少成多,最终汇成大江大河。小报创办之始,我采用的是自由投稿的方式,当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最令我头疼的是,孩子们不愿意写,每一次都是那么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投稿,这显然违背了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的初衷。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听起来似乎有点损的办法。我先让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针对班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写了几篇作文(主要是揭发他们不良行为的)发表在小报上,果然,小报一出,顿时引起了这些同学的强烈不满,有一个学生私下里埋怨道:“学习好有什么了不起?上次打扫卫生的时候因为嫌脏不愿意擦玻璃,还跟组长顶嘴呢……”我一听,心中暗喜,于是,在班会课上又添油加醋地把这些同学的种种“恶行”又列举了一通,同时又表扬了一些大家埋怨最多的几个学生。这时,我发现那几个被“攻击”的学生一脸的不服气却又敢怒不敢言的神情,于是,我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些同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就是……”一些同学终于憋不住开始小声嘟哝了。
我一看差不多了,便接着说:“其实我们创办小报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互相交流的,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这里对任何人,任何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下一周我也写!”
“我也写!”
教室里终于炸开了锅。
由此可见:交流,就是要有来有往。而且这个交流的对象和主体并不是我们老师,而是学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灵的互通,思想的融合或碰撞而不落入抽象的技巧指导的俗套。我们的作文教学迫切地需要这样的交流。
三、
老师的作用

就以上观点来看,似乎忽视了我们老师在写作交流中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老师在其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学生的交流是“水”,那么我们老师就是“大禹”,我们要为他们疏通导流,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正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渗透。
比如,我办《惜流》小报,自从我从中“挑拨”之后,学生的投稿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但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一窝蜂地都成了批判文字,有的甚至还极富攻击性。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做好疏导工作。于是,我便在接下来的一期小报中头版的位置写了一段简短的文字:
同学们:
看到大家投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而且,我发现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找到缺点和不足,这说明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但是,我们不但要能发现别人的缺点,更要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其次,除了写人之外,我们要写的内容还有很多,可以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告诉别人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这件事情对你的启发。也可以写一写你所喜爱的物品,还可以写一写你所去过的地方等等。总之,要写的东西很多,聪明的孩子总是能给大家惊喜。
我相信,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总之,写作交流只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交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为学生搭建一座适合所有学生的双向的交流平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作用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杜甫的《兵车行》看“诗史”说
    《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2
    《兵车行》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杜甫《兵车行》赏析2
    赏析《兵车行》——论杜甫诗歌的思想…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
    语文第五册《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场景、内容解读
    原文 兵车行(唐:杜甫)
    赏析《兵车行》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
    兵车行
    英语《兵车行》
    关于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教案第二课时
    《将进酒》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备课资料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
    杜甫《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
    【兵车行】 赏析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兵车行》教案示例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兵车…
    《兵车行》教案的分析
    做人 做事 做文
    转化傲慢学生的“锦囊妙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兵车…
    《鹊踏枝》(冯延巳)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客至》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西塞山怀古》教案
    《无题》教案
    《安定城楼》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水龙吟》(苏轼)教案
    《水龙吟》(辛弃疾)教案
    《江城子》(苏轼)教案
    《扬州慢》(姜夔)教案
    《浣溪沙》(李景)教案
    《乌夜啼》(李煜)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破阵子·春景》(晏殊)教案
    《踏莎行》(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案
    《天仙子》(张先)教案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兵车行》教案第一课时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定风波》(苏轼)教案
    词的简介
    《临江仙》(晏幾道)教案
    《鹧鸪天》(晏几道)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教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卜算子》(陆游)教案
    三峡教案(苏教版)
    《菩萨蛮》(辛弃疾)教案
    《菩萨蛮》(韦庄)教案
    《青玉案》(辛弃疾)教案
    《丑奴儿》(辛弃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卜算子》(苏轼)教案
    《兵车行》教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