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兵车行 >> 正文

 

[图文]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l.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彩优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篇短文富有诗情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作者描写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决方法:反复吟诵、体味。

   2.难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怎样在写景中渗透感情的,意图是什么?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反复吟诵,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我们一起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们都知道,这一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春天的新、美、强的特点,凡事凡景都有其特点。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逦道元的《三峡》,看三峡有怎样的特点。

  (-)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略,副词;大略,几乎。阙同缺。自,假设连词。若,羲,日光,此指太阳。襄,冲,漫。沿,顺流而下。沂(sù),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词,偶或。虽,假设连词,纵然,即使。奔,名词,指奔驰之马。湍,激流。潭,积聚的深水。绝,副词,极。()(yǎn)极高的山巅。漱,冲洗。其,代词,指“怪柏”。良,副词,极,实在。涧,此指峡谷。肃,寂静。属(zhǔ)引,连续不断。响,名词,回声。绝,动词,消失。沾,浸湿。

  2.学生简单叙述作者写景思路。

  作者先总写山峡山势,再写夏季三峡的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秋天山峡的景色。

  3.教师范读,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总特点:峰峦绵延,山势雄伟峻拨。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凄凉。

   4.学生自由读,反复吟咏体会以上特点。

   (二)突破难点

  教师讲解 多种艺术手法结合,突出重点。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体现山峦绵延,山势高峻;“夏水襄陵,沿沂(sù)阻绝”,体现夏季水大流猛。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不见曦月”突出山高;“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势迅猛。

  生动写实:如实写山的连绵无缺,用了“略”字,就极有分寸。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与“沿溯阻绝”不相矛盾。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冬春之时的山水木,则用“清荣峻茂”四字。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写实与形象夸张相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

  (三)解决疑点

  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组出一名同学发言

  描写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高明的作家,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春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末了特别点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而从笔下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四)总结、扩展

  总结:学生再读课文,体会用字遣词的简练及其作用。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形势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蟑,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却又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扩展:体会作者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姻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都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观察。世上万物都是写作素材,如细致观察,到处都有可写之景;如仔细品味,随时都有可抒之情。

  八.布置作业

   l.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略无处( 非亭午夜分(

   虽乘御风( )绝()(yǎn)(

   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描写你最喜欢的校园的一角,要求用词准确,仔细观察,写出特色。

  九.板书设计

郦道元

教案点评: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篇短文富有诗情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杜甫的《兵车行》看“诗史”说
    《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2
    《兵车行》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杜甫《兵车行》赏析2
    赏析《兵车行》——论杜甫诗歌的思想…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
    语文第五册《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场景、内容解读
    原文 兵车行(唐:杜甫)
    赏析《兵车行》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
    《兵车行》教案的分析
    英语《兵车行》
    关于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教案第一课时
    《将进酒》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备课资料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
    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
    【兵车行】 赏析
    语文教案兵车行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兵车…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
    《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兵车…
    做人 做事 做文
    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
    转化傲慢学生的“锦囊妙计”
    《兵车行》教学设计
    《菩萨蛮》(韦庄)教案
    《兵车行》教案第二课时
    《旅夜书怀》教案
    《客至》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西塞山怀古》教案
    《无题》教案
    《安定城楼》教案
    《江城子》(苏轼)教案
    《菩萨蛮》(辛弃疾)教案
    《定风波》(苏轼)教案
    《卜算子》(陆游)教案
    《鹊踏枝》(冯延巳)教案
    《浣溪沙》(李景)教案
    《乌夜啼》(李煜)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破阵子·春景》(晏殊)教案
    《踏莎行》(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案
    《天仙子》(张先)教案
    《兵车行》教学
    词的简介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卜算子》(苏轼)教案
    《临江仙》(晏幾道)教案
    《鹧鸪天》(晏几道)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教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三峡教案(苏教版)
    《扬州慢》(姜夔)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水龙吟》(辛弃疾)教案
    《青玉案》(辛弃疾)教案
    《丑奴儿》(辛弃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水龙吟》(苏轼)教案
    杜甫《兵车行》教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