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兵车行 >> 正文

 

兵车行

杜甫
 
 
 

     杜甫自天宝五载至十四载(746~755)住在都城长安。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贫困,使他开始正视现实,对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认识逐渐加深。从此,反映人民的疾苦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写下了不少传世名篇,《兵车行》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并深刻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学习时要仔细品味诗人激越、深沉的感情,领会诗的结构艺术和运用细节的技巧。

车辚辚②,马萧萧③,行人④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⑤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⑦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⑧。或从十五北防河⑨,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古城名,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一役,死数万人。十载(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省),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②〔辚辚(lín lín)〕车轮转动声。语本《诗经·秦风·东邻》:“有车邻邻。”
③〔萧萧〕马嘶叫声。语本《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④〔行人〕指出征战士。
⑤〔耶娘妻子〕父、母、妻子、儿女。耶,同“爷”,父亲。
⑥〔咸阳桥〕即便桥,汉武帝所建,唐代称咸阳。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⑦〔干(gān)〕冲。
⑧〔点行频〕频繁地征调壮丁。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⑨〔防河〕在黄河西面驻防。当时吐蕃经常侵扰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王朝每年秋季都要在这里集结大批部队,防御它的进攻。
⑩〔营田〕即屯田,利用士兵和农民垦荒以取得军队的给养或税粮。
⑾〔裹头〕古代男子留长发,十五岁用头巾束发。这里的意思是,出征者年龄很小,不会束发,故里正代为束发。
⑿〔边庭〕边疆。庭,旧时屋前空地。边疆大多是空地,故称“边庭”。
⒀〔武皇〕原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⒁〔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⒂〔山东二百州〕指函谷关以东的州。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二百州,这是举整数而言。《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七州。”

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②无东西③。况复秦兵耐苦战④,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⑤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⑥?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⑦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⑧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⑨,生男埋没随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①〔荆杞(qǐ)〕荆棘和杞柳。
②〔陇亩〕耕地。陇,同“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上面种植农作物。
③〔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④〔况复秦兵耐苦战〕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况复,更何况。秦兵,关中兵,即这次出征的士兵。下文“关西卒”,也指关中兵。
⑤〔长者〕即上文“道旁过者”,这是“行人”对他的敬称。
⑥〔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行役之人,这是“行人”的自称。敢,“岂敢”的省文,怎么敢。申,诉说。
⑦〔县官〕官府。古代指天子,因为畿内县就是国都,王者官天下,故称“县官”。又指朝廷,这里引申为官府。
⑧〔信知〕确实知道。
⑨〔比邻〕同乡。
⑩〔青海头〕青海湖边。青海,就是现在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唐开国后经常在这里与吐蕃交战。
⑾〔烦冤〕烦躁愤懑。


练 习

一 参考下面的提示,背诵这首诗。
提示:这首诗颇有一些名句,如“牵衣”二句、“去时”二句、“生女”二句等。在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要努力记住这些名句,再把它们同上下文联结起来,有助于较快地成诵。

二 这首诗的基本结构是,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的结构艺术。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2.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归纳各层大意,并指出其中的过渡句和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诗人用怎样的方式将行人答问的内容从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

三 紧扣加点词语,分析下面诗句的含义。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

四 △试将这首诗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豺狼尽冠缨。

(注释见《语文读本》第三册)

古代的车战

车战,是以战车(又叫“兵车”“戎车”)为进攻和防御手段的作战方式,其他兵种(春秋时期主要是步兵)都处于从属地位。至于它究竟起于何时,则很不容易确定。传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一说怀来)作战,蚩尤能兴大雾迷惑对方,黄帝于是做指南车,车上有楼,刻仙人于其中,无论车子怎么转动,仙人的手总是指向南方,这样才打败了蚩尤。但这是后人附会,不足信。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车战是周武王和殷纣王的牧野(今河南卫辉市)之战。据《史记·周本纪》,武王兴师伐纣,有戎车三百乘,虎贲(勇士)三千人,甲士四千五百人,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乘是战车的单位,每一乘包括战车一辆、马四匹、甲士三人,还配有属于战车的七十二名步卒。从这个记载来看,当时战车数量已达到惊人的地步,这自然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只能大致断定战车的制作不会早于殷代,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还不懂得炼铜的技术,而没有铜就造不出战车来。

用战车作战时,三个甲士站在车上,居中者担任御手,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持矛,其余数十名步卒随车冲击敌阵。国君要亲自上阵用旗鼓指挥作战,他坐在车中央,御手在左,在右的手执武器保护他,称为“车右”。《之战》记述晋襄公出兵击秦,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御戎”,就是驾驭战车;“为右”就是担任车右。《曹刿论战》说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据当时惯例,曹刿应在“车右”的位置上,除协助庄公指挥作战之外,还兼有保护庄公的职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兵车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从杜甫的《兵车行》看“诗史”说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杜甫《兵车行》赏析2
    赏析《兵车行》——论杜甫诗歌的思想…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
    语文第五册《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场景、内容解读
    原文 兵车行(唐:杜甫)
    赏析《兵车行》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2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教案
    英语《兵车行》
    关于兵车行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教案第二课时
    兵车行
    高三语文教案《兵车行》
    转化傲慢学生的“锦囊妙计”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备课资料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教学)
    杜甫《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 赏析
    语文教案兵车行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
    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教案的分析
    做人 做事 做文
    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兵车…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兵车…
    《鹊踏枝》(冯延巳)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客至》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西塞山怀古》教案
    《无题》教案
    《安定城楼》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水龙吟》(苏轼)教案
    《水龙吟》(辛弃疾)教案
    《江城子》(苏轼)教案
    《扬州慢》(姜夔)教案
    《浣溪沙》(李景)教案
    《乌夜啼》(李煜)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破阵子·春景》(晏殊)教案
    《踏莎行》(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案
    《天仙子》(张先)教案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兵车行》教案第一课时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定风波》(苏轼)教案
    词的简介
    《临江仙》(晏幾道)教案
    《鹧鸪天》(晏几道)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教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卜算子》(陆游)教案
    三峡教案(苏教版)
    《菩萨蛮》(辛弃疾)教案
    《菩萨蛮》(韦庄)教案
    《青玉案》(辛弃疾)教案
    《丑奴儿》(辛弃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卜算子》(苏轼)教案
    《兵车行》教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