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兵车行 >> 正文

 

《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它揭露了唐玄宗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寄寓了诗人最为强烈的悲愤之情。笔者认为,这种强烈的悲愤之情,又是通过它特定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的。即在叙事上层层渲染,造成了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诗篇起笔突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隆隆,战马嘶叫,被官吏抓来的男子,佩好了弓箭,整装待发,开往前线。一片兵“慌”马乱之中,亲人疾行相送,牵衣顿足,悲痛呼号。车马扬起的尘埃淹没了渭水边的咸阳,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巨响在云际中回荡。这几句对残酷现实的真实描写,浓墨铺排,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千万穷苦百姓家庭妻离子散、生离死别的悲剧场面,给读者听觉视觉上以强烈的刺激和感受,更激起了诗人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思索,从而直接引发了下文诗人对悲剧原因的探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面对道旁过者(指诗人自己)的询问,行人(即征夫)欲说吞声,有所顾虑,但又欲罢不能,略一停顿,终于说出“点行频”。回答了酿成眼前悲剧的直接原因———频繁地征兵,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罪行作了第一次揭露。接着,诗人又通过行人的倾诉,具体说明“点行频”的情况。“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年方十五尚须里正为之裹头的男子,四十归来头发变白却仍难免戍边之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即汉武帝,实喻唐玄宗。流血与开边对举,点明全篇微旨,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最高统治者开边扩张,野心未已;差役官吏征无抓兵,点行频频;

  穷苦百姓妻离子散,悲剧横生。诗人由果问因,逐层深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对社会现实的揭露越来越深刻,诗人的悲愤之情也愈来愈强烈。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为我们拓展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芜,满目凋残。这正是开边政策的恶果。这样,诗人由流血成海的边庭写到广阔的内地,由眼前之景推及到全国之景,两相辉映,统治阶级的罪恶昭彰,诗人的悲愤也更为凝重强烈:悯民之悲,柔肠寸断;痛国之恨,怒不可遏!“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中恨。”诗人又通过设问,推进一层。敢申恨,实则不敢申恨,可见统治阶级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说是不敢申恨,正为申诉怨恨。如此地步,还有什么话不敢说?一阖一开,既照应了上文“但云”二字,又开启了下文转说逼租。“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关西卒,即点行之兵。点行既频,索租又急,租由何出?恰好与上文“千村万落生荆杞”等构成对照,可见统治阶级加给老百姓的灾难之深,怨恨也正由此而生。接下来,诗人的感慨道出了穷苦人民的心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重男轻女本是封建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而今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何也?“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随身埋百。”好恶的颠倒正说明现实的残酷。这是发自内心的血泪控诉。至此,诗人再也按捺不住久已郁结的悲愤,运用想象的手法,将古战场和今战场结合起来,极力渲染了古今同一的悲惨现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青海边的古战场依旧是白骨遍野,鬼哭凄凄;诗人眼前之人即将成为异日之鬼。其中“新鬼烦冤旧鬼哭”又与开篇“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形成强烈对照,前为惊天动地的人哭,后为悲惨哀怨的鬼泣,前后映衬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诗人的悲愤也达到了极点。新课标通用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总而言之,此诗通篇言事,又始终饱含感情。叙事参差错落,层层推演,前呼后应,互为补充。随着情节场面的铺开,对统治阶级的揭露越来越尖锐深刻,诗人忧国悯民的悲愤亦如潮水般不断汹涌喷射,渲泄无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杜甫的《兵车行》看“诗史”说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2
    《兵车行》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杜甫《兵车行》赏析2
    赏析《兵车行》——论杜甫诗歌的思想…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
    语文第五册《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场景、内容解读
    原文 兵车行(唐:杜甫)
    赏析《兵车行》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教案
    英语《兵车行》
    关于兵车行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教案第二课时
    兵车行
    高三语文教案《兵车行》
    转化傲慢学生的“锦囊妙计”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备课资料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教学)
    杜甫《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 赏析
    语文教案兵车行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
    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教案的分析
    做人 做事 做文
    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兵车…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兵车…
    《鹊踏枝》(冯延巳)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客至》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西塞山怀古》教案
    《无题》教案
    《安定城楼》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水龙吟》(苏轼)教案
    《水龙吟》(辛弃疾)教案
    《江城子》(苏轼)教案
    《扬州慢》(姜夔)教案
    《浣溪沙》(李景)教案
    《乌夜啼》(李煜)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破阵子·春景》(晏殊)教案
    《踏莎行》(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案
    《天仙子》(张先)教案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兵车行》教案第一课时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定风波》(苏轼)教案
    词的简介
    《临江仙》(晏幾道)教案
    《鹧鸪天》(晏几道)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教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卜算子》(陆游)教案
    三峡教案(苏教版)
    《菩萨蛮》(辛弃疾)教案
    《菩萨蛮》(韦庄)教案
    《青玉案》(辛弃疾)教案
    《丑奴儿》(辛弃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卜算子》(苏轼)教案
    《兵车行》教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