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兵车行 >> 正文

 

《兵车行》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清全诗的思路层次;

    2.品读、体会诗歌语句的深刻内涵;

    3.赏析全诗的艺术特色。

二、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喻为“诗史”。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的代表作是“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写作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四、内容鉴赏

    听朗读录音,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事?

五、整体感知

             送别    车马、行人——不见咸阳     哭声直上干云 宵

                     耶娘、妻子——走相送

    兵车行   原因    少年从军

                     头白戍边                     武皇开边意未已

                     田园荒芜

                     租税无着

             后果    生男恶,生女好               新鬼烦冤旧鬼哭

                     战争惨状

六、诗歌鉴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歌开头用细节渲染了一幅怎样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诗人用“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走相送”“拦道哭”这些细节,渲染了一幅征夫众多,马上出发,亲人闻讯赶来,扶老携幼,追奔呼号,心情既急切又悲痛,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诗人用这样一些细节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彻心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强烈怨愤。)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一问一答。“过者”“行人”分别指谁?这样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是指杜甫自己与征夫。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有怎样的含义?

   (一个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征夫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

    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是因为皇帝用武力扩张领土的野心没有停止。

    诗人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怨愤)之情。)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1、“行人”反问“长者”目的是为了陈述什么内容?

    (战争对生产造成的危害,缺乏劳动力,使得生产凋敝。)

    2、战争给百姓造成了哪些危害?

   (1)大量伤亡  (2)生产凋敝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1、“敢申恨”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义。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

    2、“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写什么?

    (人民无法维持生计,官府与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写出了士兵家庭的困难(无奈)和官府的狠毒。)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

    人们的心理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表达什么感情?

    (重男轻女——重女轻男

    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悲痛欲绝、怨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结尾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阑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2、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是诗篇的警策,前一句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一句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这正好概括了本诗的主题;而且这句诗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武皇,给统治者以警戒,显示了诗人巨大的勇气,所以说这一句是本诗的警策。)

七、内容总结

     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

    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

八、艺术鉴赏

     1.寓情于叙事之中。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2.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

九、课后巩固

    背诵全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兵车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杜甫的《兵车行》看“诗史”说
    《兵车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2
    《兵车行》教学实录
    兵车行教学实录
    杜甫《兵车行》赏析2
    赏析《兵车行》——论杜甫诗歌的思想…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是人类永恒的…
    语文第五册《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场景、内容解读
    原文 兵车行(唐:杜甫)
    赏析《兵车行》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
    兵车行
    英语《兵车行》
    关于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教案第二课时
    兵车行 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兵车行》
    转化傲慢学生的“锦囊妙计”
    《兵车行》教学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备课资料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
    杜甫《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
    语文教案-《兵车行》教案1
    《兵车行》教学
    语文教案-兵车行
    《兵车行》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
    杜甫词兵车行的翻译于背景
    【兵车行】 赏析
    《兵车行》教案示例
    《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兵车行》教案示例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兵车…
    《兵车行》教案的分析
    做人 做事 做文
    搭建交流平台——让作文发挥它的交流…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兵车…
    《鹊踏枝》(冯延巳)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客至》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西塞山怀古》教案
    《无题》教案
    《安定城楼》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水龙吟》(苏轼)教案
    《水龙吟》(辛弃疾)教案
    《江城子》(苏轼)教案
    《扬州慢》(姜夔)教案
    《浣溪沙》(李景)教案
    《乌夜啼》(李煜)教案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
    《破阵子·春景》(晏殊)教案
    《踏莎行》(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案
    《天仙子》(张先)教案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兵车行》教案第一课时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定风波》(苏轼)教案
    词的简介
    《临江仙》(晏幾道)教案
    《鹧鸪天》(晏几道)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教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卜算子》(陆游)教案
    三峡教案(苏教版)
    《菩萨蛮》(辛弃疾)教案
    《菩萨蛮》(韦庄)教案
    《青玉案》(辛弃疾)教案
    《丑奴儿》(辛弃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
    《卜算子》(苏轼)教案
    《兵车行》教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