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课教案
本学期
推荐阅
读书目
|
《夏洛的网》
|
本次阅读汇报书目
|
《夏洛的网》
|
执教者
|
崔倩颖
|
执教班级年级
|
三(6)班
|
执教时间
|
2008-12-19
|
阅读目的
|
1、初步了解《夏洛的网》及其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阅读《夏洛的网》中的内容简介及片断章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语言文字的魅力,具有强烈的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3、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学会读一本书。
4、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2、同学们都见过蜘蛛吧?说说你们对蜘蛛了解多少?
当看到天花板或墙角有蜘蛛网时,你们一般都会怎么做?
3、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只与众不同的蜘蛛和它的网——书名是《夏洛的网》。读了以后保证你对蜘蛛刮目相看。(齐读书名)
4、读了书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
5、这个名叫夏洛的蜘蛛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它织的网除了会网苍蝇、甲虫等, 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 。
怎样才能迅速地了解这么厚的一本书讲的什么内容,那就来看看内容简介
二、初识内容简介
1、内容简介是对故事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出示内容简介)学生自读
2、自由交流:
故事的发生的地点:朱克曼家的谷仓里
主人公:夏洛、威尔伯
3、简介毕竟是简介,它只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短短的200个字要将整个作品的精华全部呈献出来是不可能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的空白之处,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想象,通过给内容简介补充信息,来丰满对主人公的认识。
三、 分段学习简介,感知故事内容
(一)、片段1的教学:
1、出示片段1:“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
2、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还有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这就是空白。比如说:谷仓是怎样的?一群动物到底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快乐的生活的?等等。同学们在读书时,若碰到类似空白,或精彩,或有悬念的地方,先别急着往下读,停下来想一想,接下来怎么样?然后再与原文对照。这样读书,久而久之,你的想象力,文学的表现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你想给哪方面内容补白?(学生想象补充内容)
(二)、片段2的教学:引导学习第七章——坏消息
1、出示片段2:“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这个任人宰割的命运了,”
2、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还想知道什么?
4、猜一猜,老师最想知道什么?这个最丑恶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威尔伯的悲痛绝望的?
5、同学们,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它能给我们提供线索。
请同学们看一看目录,想一想,猜一猜书中的哪一章节,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呢?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三)、学习第七章——坏消息
接下来我们就用默读的方法去阅读这个章节,看看有没有你期待的答案。
1、说说你从这个章节知道了什么?
2、请再次快速浏览,拿出你的笔划出描写威尔伯听到坏消息之后神态变化的动词。
3、指名说出找到了哪些神态动词。
4、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5、小结:这几个尖叫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威尔伯的悲痛绝望,这一切被夏洛看到了,夏洛就说:
(四)、学习片段3
1、出示片段3:
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
2、这部分最令你好奇的是什么?
3、我只听说蜘蛛会织网,还没听说过蜘蛛能在网上织字呢?不仅你觉得奇怪,我觉得奇怪,就连亲眼看到字的人也不敢相信,觉得这真是个奇迹,更令人震惊的是,网上文字先后出现了四次之多,使人们从半信半疑一步步地确信威尔伯是头神猪,难怪大赛的组委会,将特别奖颁给了威尔伯。
(五)、生死诀别
得了如此殊荣的威尔伯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杀了做熏肉火腿了,主人朱克曼会引它为骄傲,养它一辈子,给它吃最好的,住最舒适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学生答:夏洛)正当沉浸在极度兴奋中的威尔伯想去感谢夏洛时,蜘蛛夏洛却……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穿插解说。
解说词:集市结束了,人们纷纷散去,威尔伯也被装上了卡车,它恳请夏洛和它一起回谷仓。可是夏洛却连爬下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朋友,它吐尽了最后一根丝。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卡车缓缓地启动,渐去渐远,渐去渐远……慢慢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永远永远地……没人在她身边,没人知道曾经有那么一只蜘蛛用爱和友情拯救了一个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四、总结提升
1、夏洛是怎样的一个朋友?(预设:善良、聪明、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忠诚……)
2、那么夏洛所编织的网便是一张-怎样的网?(善良、聪明、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忠诚)
3、透过这些词,老师分明的看到了一个字,那就是 ——爱(让学生猜,板书)是爱让夏洛编织了一张有生命的网,用爱和友情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4、畅谈自己的感受。
|
教学反思
|
|
鉴定内容
|
|
鉴定人签字
|
|
学校盖章
|
负责人:
|
程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 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 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 懂与不懂的界限: 1. 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 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 3. 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 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 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 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 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 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 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 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 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 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 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 总结规律 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由此推出一个相应的阅读基本方法: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当努力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形成别种形式的结构体。 从这个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检测自己阅读效果的方法: 当你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时,你的阅读是有成效的;当你对某部分的内容感到茫然时,那主要是由于你没有搞清它和哪些内容有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怎样去找这条线呢? 回到刚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决于能否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线:文学的人民性决定于什么—→错误的观点:将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等同—→此观点曾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流行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 理清了这条内容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五段文字进行概括: 批评将现实主义与文学的人民性等同起来的观点。 五、 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一组同题材的文章。 要求: 1. 选择一篇作为精读,其他泛读,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线索,从而进行概括。 2. 做好笔记,课后写一篇题为《棋》的周记。
《画家乡》阅读课教案
《画家乡》阅读课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廖菁菁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含有书中四幅图及祖国各地的风光的课堂教学软件。 一、激趣导入 1.你的家乡在哪?你喜欢吗?指名学生说说。 2.想把自己的家乡画出来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不仅要画自己的家乡,还要去看看咱们的新伙伴——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可是他们都在很远的地方,没法站在大家面前介绍他们的家乡,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家乡写在纸上,让大家阅读。他们的家乡可美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读自悟 1.布置要求:读完一段,就看看旁边的图。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倾听,相机指导。鼓励朗读能力稍差的孩子。 3.小组检查,鼓励各小组以自己的形式朗读,可以分段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评读、齐读、抽读,比比谁读得好。 4.感情朗读:他们的家乡美吗?那应该怎样读?指名四人小组分段读,比比哪个小组能把他们的家乡读得很美。 5.分别出示课件:谁能做导游,替没到场的小伙伴美美地介绍这些美丽的家乡景色。比比谁说得好而且能加上自己的理解。 6.引导说话:这些“那么……那么”用得多好啊,老师还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如果是你家乡的景色就请你为大家介绍介绍,最好能用上“那么……那么”,让大家听了也喜欢上你的家乡。 7.小组活动:如果你的家乡不在里面,也请你给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画家乡:想想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用你的双手把它描绘出来。如果你和某位同学的家乡在一起,你们一起画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