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塾
|
姓名: 朱小剑 电子邮箱: meijiangu001@sohu.com 学校: 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窈窕(yǎo tiáo) 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 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 偌(ruò)多 嫉妒(jídù) 2.词语补注: ① 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② 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 ③ 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 ④ 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 ⑤ 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 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 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3.资料检索: ①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字义仍 ,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 、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 ,任职5年 。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 ,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 、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 ,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②《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甚至逸出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本章第一节中讲的世态人情、市民文艺的粗俗根苗,在这里最终上升为典雅骀荡的浪漫之花。它们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氛围和意绪。(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③元明时期,我国的戏曲声腔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了四大派系: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形成于元末,明朝风靡一时。海盐腔的特点是在搬演戏文时用锣、鼓、板等打击乐伴奏,清唱时则纯用板,不用弦乐伴奏;曲调典雅,较昆山腔高犷。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 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 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到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批民间表演艺术家的改造而形成一种新型声腔。昆山腔轻圆舒缓、清柔宛转。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它"流丽悠远"。演唱时,昆山腔最讲求"转喉押调","字正腔圆",要唱出"曲情理趣"。伴奏有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还用鼓板按节拍。 ④图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梅保玖父子饰演的杜丽娘和春香。 【课文导学】 1.学习重点: 要准确理解文中的三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2.结构层次: 作者写此出意在为后文的《游园》《惊梦》作铺垫,是杜丽娘春心萌动的前奏。因而作者将其放在传统诗教(即"思无邪")的环境中出场,极力刻划青春少女杜丽娘与诗教传统之间的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人物的自然天性,又为下文张本。其结构如图: 情节:讲 诗 模 字 责 打 焦点 闹 人物:陈最良 春 香 杜丽娘 3.写作特点: ①利用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闺塾》一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的"闹学"。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之中婉曲地传出。 ②戏文风趣幽默,对白口语化、生活化。"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差。《关雎》中有"在河之洲"句,聪明的春香便将正谐言为"在何知州",并虚构了一个小姐放鸟高飞的故事。意在调侃陈最良的依注解书,以博一笑;亦有隐笑小姐心不在焉、思春出窍之意。 4.难点点拨: 关于"思无邪":孔子在《论语》论《诗经》一书,代表着儒家学派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论语》论《诗》凡18次,"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释之为"思想"或"意思"之"思"。"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奸思也,佞也。""思无邪",出自《诗·鲁颂·驷》:"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引以论《诗三百》之主旨。故一般认为,若以"思"为语助词,恐不合孔子之意。朱熹《论语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惰性之正而已。"又引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宴《论语集解》亦谓之"归于正"者。这都说明"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而论,并非专指思想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思无邪"是中国儒家的诗教传统,正如此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 【同步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 (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未)你念来.(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末)此鸟性子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 (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 (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末) 【仙吕过曲】【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螈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 付与儿家。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笔、墨、砚在此。(末)这甚么墨? (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 (旦)鸳鸯砚。 (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 (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挨上)这可好?(末看介)着! (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 1.下列文化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万福",古时学生向老师行礼请安,多口称"万福"。 B."六经",亦称"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C."文房四宝",指纸、笔、墨、砚四项读书写字的基本用具。 D."诗三百",即指《诗经》,因其共305篇故名。 (答案:A。"万福"是古代女子行礼请安时的口语。) 2.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待讲解":只等老师讲授分析。 B."兴者,起也。起那下头":兴,就是开头,引起下文。 C."没多些":没有别的。 D."好个标老儿":真是一个好老人家。 (答案:D。"标老儿"即土老儿,意指不知趣的人。) 3.下列成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洗净铅华:指女子喜爱梳妆打扮,不落俗套。 B.宜室宜家: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意。 C.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概括、总的来说。 D.敷演大意:随便讲解基本意思。 (答案:C。 A"洗净铅华"是指女子不爱梳妆打扮。B"宜室宜家"是指夫妇和睦。D"敷演大意"意指把主要意识阐述出来。) 4.对下列语句的语言特点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利用"在河之洲"的谐音,有意打差调笑; B."(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C."(旦)这经文偌多!":一句轻叹,已表现出小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D."(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其实春香是有意拿错,以戏弄先生调笑小姐。 (答案:C。叹经文之多意在表达对种种迂腐诗教的不满,并非学习上的畏难。) 5.下列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最良是一位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的私塾先生。 B.杜丽娘悟性虽高,但学习有欠认真。 C.春香做事粗心大意,不太认真负责。 D.春香身为丫环,为人活泼调皮任性,对小姐的多情爱美充满同情,对先生的死板迂腐充满反感。 (答案:D。 A陈最良还谈不上"精通"和"博学多才",他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拘泥迂腐,对年轻女子的爱美多情了无感觉。 B杜丽娘不是学习不认真,而是对儒家的诗教有反感,不愿循规蹈矩地学。C春香拿错文房四宝乃有意 为之。) ·课外扩展阅读 阅读《牡丹亭·游园》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商调引子]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仙吕过曲]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6.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7.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无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8.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 "生生燕语"、 "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9.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课堂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闺塾,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窦娥冤 |
下一篇文章: 雷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