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课文研讨:
1.教师播放音乐,指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即“托义于物”或者叫做“托物寓意”也就是“借此言彼”。
提问:本文的“大海”、“狂风”、“乌云”、“闪电”、“海燕”、“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巨浪”等物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击风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以及“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训练:
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
五、总结归纳散文诗的特点: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诗歌是格式化的,古典诗词讲究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而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们要两者兼得,怎们办呢?有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就是散文诗。散文诗多采取跳跃流动、轻捷灵活、多节段的结构,既适应语言精炼简洁、节奏起伏跳荡的要求,也体现了建筑美的视觉快感。散文诗的构思是诗化的,讲究诗的情绪,诗的精魂,讲究铸炼意境。散文诗的另一个特征是大都追求寓意和哲理,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以一当十的张力,是压缩饼干。另外,散文诗多是可以朗诵的,如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历来是朗诵的必选篇目。
六、作业: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关注大连文化的读者可能都知道,创刊于1954年1月的《海燕》是大连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杂志。关注《海燕》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从今年第2期起,这本杂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刊名由《海燕·都市美文》悄悄改回了《海燕》,由单纯的都市情感类散文杂志开始向综合类纯文学杂志全面回归。在全国各地的纯文学杂志纷纷向散文和网络靠拢的时候,《海燕》这次回归是不是逆潮流而动?如此大规模的改版会不会担心失去一批读者?借着参加“2011‘海燕’之春歇马山庄诗歌笔会”的机会,记者对《海燕》杂志的新任主编李皓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
《海燕》杂志
曾经的流金岁月
2005年3月3日,大连网友“斜阳系榄”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城市表达,大连为什么就成长不了一本地产杂志呢?》的文章,在文章的开头这位网友写道:“其实说起阅读,作为一个大连人,挺遗憾的。大连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像样的杂志吧?记得在很久很久之前,有本《海燕》,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事实上,除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