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理解契诃夫对比鲜明的荒诞手法。
三、课文知识分析
1、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生于1860年。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家乡,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变色龙》是他在25岁时创作的作品,1890年,契诃夫去萨哈林岛了解苦役和流放犯的生活,之后完成《萨哈林岛》。1892年在考察了库页岛农民和犯人的生活之后,写成了中篇小说《第六病室》,成功地刻画了“疯子”格罗莫夫的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则是他38岁时的作品。前者(《变色龙》)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装在套子里的人》)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以自己的中、短篇小说与写了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齐名。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除了莎士比亚,契诃夫是作品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家。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1904年因结核病恶化而辞世。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