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

与全文间关系,这样便会对全文有较深刻的理解。学习这一单元时,同学们也应如此,一环一环地进行,切不可急功冒进。学习的过程,才是关键。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比较长,因此建议要注意力集中地进行默读。此外继续使用工具书、养成利用工具书自觉扫除文字障碍的自学好习惯。

                 6.藤野先生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本文难点较多: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第二部分第三层是难点,因两件事促成作者弃医从文,中国医学界少了一个良医,中国文坛却多了一名大文豪。
(3)结尾部分也是难点,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yi4) 教诲(hui4) 系住(ji4)芦荟(hui4)
瞥见(pei1) 畸形(ji1) 匿名(ni4) 诘责(jie2)
杳无消息(yao3)深恶痛疾(wu4)油光可鉴(jian4)绯红(fei4)
2.解释下列词语。
(1)宛如:正像,好像。
(2)绯红:鲜红。
(3)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4)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5)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6)不逊:无礼。逊,谦逊。
(7)诘责:反问并责备。
(8)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杏:远得不见踪影。
(9)瞥见:一眼看见。
二、导入
1.作者回顾:
    鲁迅(1881一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有《从百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2.导语: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鲁迅说其中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今天学习的《藤野先生》重点在于社会人情世态的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于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这些在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三、正课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明确:
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第二部分条理清楚,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根据事件,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请划分并归纳层意。 
    讨论、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写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出场作铺垫。
第二层:从“从此就看见”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膝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从“有一天”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弃医从文的原因。学医为救国,此路不通,决定弃医,另寻救国之路。
一第四层:从“到第二学年的终结”到完。
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3.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闻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闻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4.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讨论、明确: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5.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6.提问:论一论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绯红的云。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实在标致极了。
    讨论、明确:(1)比较(2)夸张、比喻(3)反语
7.提问:“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个比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向?
    讨论、明确;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抓住特征是:头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8.读一读文章,想一想文章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转换作者写了哪些地点?叙事线索是什么?感情线索又是什么?
    讨论、明确: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之后。叙事线索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融,相交,相知,相别的经过。感情线索是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9.提问:读一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想一想“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这句话的内涵。
    讨论、明确:(1)这句话:“优待”含有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的含义。(2)优待肯定是作者戏谑的说其真实原因是一般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3)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出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为藤野先生的形象作陪衬。(4)“优待”美中不足是“蚊子叮咬”和“芋梗汤”难吃。可是因为优待是实在的就不能去否定。可生活的缺撼是难免的,即使是受到优待的时候。
10.提问:笑着面对生活窘境,敢于自嘲,敢于调侃自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选文哪个地方表现了这一点?
    讨论、明确:“初冬已经颇冷……居然睡安稳了。”
11.提问:根据第二部分第二层作者与藤野相识相处的几件事,其中包含了藤野怎样的高尚品质
    讨论、明确:(1)课堂教学,治学严谨。(2)添改讲义,认真负责(3)纠正解剖图,严格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实录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荷花淀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
    语文荷花淀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水调歌头…
    综合性学习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范进中举》教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战争专题素材
    皇帝的新装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句子衔接专题复学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导学案
    虞美人
    职教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萝卜、威尼…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剃光头发微
    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下册教案《丑小鸭》
    中国石拱桥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白杨礼赞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不朽的失眠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二教时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敬畏生命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一例——让“描写”…
    热爱生命
    《孟子》二章
    符合题意——高三作文教案(一)
    荷花淀
    诗五首
    外国诗两首
    爸爸的花儿落了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案全集
    《米洛斯的维纳斯》讲稿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
    背影
    符合文体要求——高三作文教案(二)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荷花淀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
    桃花源记
    屡被误读、删削的《荷花淀》:哪个版本…
    我的空中楼阁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一教时
    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我与…
    过秦论
    《祝福》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
    那些走出去的人(专题课)《序言》第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别云间》《…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泰坦尼克号》课堂实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阿里山纪行
    活动案例: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我若为王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
    公开课《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摆渡》教学设计
    《意林童话》留用 《荷花淀里的鱼》
    爸爸的花儿落了
    《让视野更开阔》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伐子》教学实录
    集体研究式教学——《药》教学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作文教学实录
    《女娲造人》简案及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麦琪的礼物
    语言运用之句子的衔接连贯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伟人的细胞
    《羚羊木雕》案例探微——《羚羊木雕…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门槛》教学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实录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呐喊》…
    《两则》说课讲稿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胡同文化
    《染血的汉碑》教学实录
    小橘灯
    动词谓语的价——古诗文阅读指导
    苏教版小语第五册《习作5:给动物设计…
    携手跨过门槛 共同丰富记忆——《散文…
    《伤仲永》教学实录
    《犟龟》教学实录
    一堂成功的诗歌鉴赏课----《致橡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荡舟荷花淀(锦绣河北)
    《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季氏将伐颛臾》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课时
    《宽容》序言
    胡同文化
    致橡树
    扩招带来师资缺口 上海高校纷纷“高薪…
    张见亭
    归园田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堂实录及点评
    荷花淀整合设计
    《〈名人传〉序》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散文诗两篇
    作文教案--音乐赏析
    《吾家有女初长成》课堂实录
    《呐喊》自序
    泌园春·长沙
    宽容(独幕剧)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
    不朽的失眠
    情深意切,巧妙为章——高考作文高分…
    《赞美》教案
    《归园田居》
    《不朽的失眠》赏析
    高考作文高分策略――议论文运思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高考作文高分策略从点题开始
    从阅卷看高考作文高分策略
    《荷花淀》
    程少堂:《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优化精解备课参考
    第二册荷花淀
    屡被误读、删削的《荷花淀》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羚羊木雕
    《感悟生命》课堂实录——七年级语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