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赞美》教案

  对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陈敬容(郑敏)有一个形象的概括:一种是“梦呀,玫瑰呀,眼泪呀”,一种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前者走出了人生,而后者走出了艺术。这种揶揄,也许不无偏颇,但总体说来,还是相当精当的,甚至还可以延伸到现代。我们的民族,不缺乏低婉哀切的呻吟和激昂慷慨的呼喊,所缺乏的,是对苦难和丑陋的直面与正视,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是缺乏“真的猛士”。

    正是在这点上,《赞美》突破了新诗的羸弱与贫乏,有了一种坚强的站立,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近乎冷酷的自觉性”。从北京到湖南,再辗转贵州而至云南,尤其是在云贵高原上,几千里的西进路程全靠脚去丈量。在雨季的烟雾弥漫中,远方的炮声依稀在耳,漫山的野花再绚烂多姿,也不过是对遇难者的祭奠。行走在那些深山巨谷之中,诗人感受到“在幽深的谷底隐藏着最含蓄的悲哀”,那些作为“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的,是“在耻辱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在望眼中一一地浮现,又一一地淡去,却又深深地镌刻在灵魂之中。

    家园,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掠过茫茫野的风,是干燥的;呜咽于低压暗云下的水,是单调的;埋藏于忧郁森林里的年代,是周而复始的。尽管“多少朝代升起又降落了”,尽管春天和秋天年复一年地经过,家园并没有因此而美丽。然而外寇的铁蹄踏过来了,甚至连“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也不能够,只有“放下古代的锄头”“坚定地融进死亡里”,剩下年迈的母亲用那“干枯的眼睛”做欲哭无泪的祈盼,剩下年幼的孩子忍着辘辘饥肠做遥遥无期的等待。这是人民的命运,这是民族的命运;这是现实,这也是历史。甚至,诗人不无冷酷地说:“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这,有点近乎绝望。

    但真的绝望了吗?没有。孩子们还能够“在饥饿中忍耐”,在忍耐中成长。不管他是不是还接过父亲挥过的“古代的锄头”,“翻起溶解过祖先的土地”,还是真的能够走出这样的轮回,总之民族就还存续着,既然存续着,就决不能说没有希望。于是,尽管踯躅,尽管清醒地感受到“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河山中等待”,但是,诗人愿意相信:“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于是,他伸出“带血的手”,拥抱它,和“每一个人”紧紧地“一一拥抱”。

    “拥抱”,最能体现《赞美》所要表达的情感。拥抱是平等亲切的,拥抱是奔放热烈的,这既不是自上而下俯视的垂怜,也是自下而上虚情的礼赞。拥抱是走到人民之中,不管你如何粗糙如何佝偻,你是我的人民,你与我血脉相连,我是你的一部分。这样,诗人以消弭“个性化的自我”作为代价,将自我融入历史之中,成就了一个历史的自我,艺术的自我。陈敬容(郑敏)站在80年代末回首40年代现代派时,以为其中有一个主要特点:“强调在客观凝聚中发挥主观的活力,与浪漫主义的倾诉感情不同。深刻的主观通过冷静的客观放出能量。”作为现代派旗手穆旦的代表诗作,《赞美》将这一特点表现得很充分。

    然则,《赞美》到底又赞美了什么呢?这是很多读者共同的追问与疑惑:赞美苦难与耻辱吗?赞美不幸与牺牲吗?又或者,在赞美觉醒与抗争吗?我以为都不是。它在赞美饱经忧患备尝艰辛的民族的坚强忍耐,赞美这个民族的人民在背负着重压屈辱地蕃衍生息,将民族的火种艰难地传递下来,传递下去。忍辱负重不等于蝇营狗苟,它需要承受,需要担当,佝偻着,也还算得上是一种站立,尽管不那么优雅。

    一个能承受,敢担当的民族,总会有“起来”的那一天的。《赞美》没有呈现出“已经”的现实,但却呈现出一种“必将”的信念。

    站在70多年后的今天,反复吟诵,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苍茫,也依然收获那份确信。这是一份迟到的感动,也是一份深刻的感动。


徐子鸣
教学目的: 
一、 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 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三、 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五、 阅读第一小节: 
1、 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 
2、 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 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六、 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七、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八、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九、 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十、 布置作业: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实录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赞美》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荷花淀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
    语文荷花淀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水调歌头…
    综合性学习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范进中举》教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战争专题素材
    皇帝的新装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句子衔接专题复学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导学案
    虞美人
    职教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萝卜、威尼…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剃光头发微
    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下册教案《丑小鸭》
    中国石拱桥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白杨礼赞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不朽的失眠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二教时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学实录)
    《黔之驴》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敬畏生命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一例——让“描写”…
    热爱生命
    《孟子》二章
    符合题意——高三作文教案(一)
    荷花淀
    诗五首
    外国诗两首
    爸爸的花儿落了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案全集
    《米洛斯的维纳斯》讲稿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
    背影
    符合文体要求——高三作文教案(二)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荷花淀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
    桃花源记
    屡被误读、删削的《荷花淀》:哪个版本…
    我的空中楼阁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一教时
    《吾家有女初长成》课堂实录
    过秦论
    《祝福》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
    那些走出去的人(专题课)《序言》第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别云间》《…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泰坦尼克号》课堂实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阿里山纪行
    活动案例: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我若为王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
    公开课《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摆渡》教学设计
    《意林童话》留用 《荷花淀里的鱼》
    爸爸的花儿落了
    《让视野更开阔》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伐子》教学实录
    集体研究式教学——《药》教学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作文教学实录
    《女娲造人》简案及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麦琪的礼物
    语言运用之句子的衔接连贯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伟人的细胞
    《羚羊木雕》案例探微——《羚羊木雕…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门槛》教学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实录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呐喊》…
    《两则》说课讲稿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胡同文化
    《染血的汉碑》教学实录
    小橘灯
    动词谓语的价——古诗文阅读指导
    苏教版小语第五册《习作5:给动物设计…
    携手跨过门槛 共同丰富记忆——《散文…
    《伤仲永》教学实录
    《犟龟》教学实录
    一堂成功的诗歌鉴赏课----《致橡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荡舟荷花淀(锦绣河北)
    《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季氏将伐颛臾》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课时
    《宽容》序言
    胡同文化
    致橡树
    扩招带来师资缺口 上海高校纷纷“高薪…
    张见亭
    归园田居
    《感悟生命》课堂实录——七年级语文…
    荷花淀整合设计
    《〈名人传〉序》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散文诗两篇
    作文教案--音乐赏析
    《呐喊》自序
    泌园春·长沙
    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我与…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堂实录及点评
    不朽的失眠
    情深意切,巧妙为章——高考作文高分…
    《归园田居》
    《不朽的失眠》赏析
    高考作文高分策略――议论文运思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高考作文高分策略从点题开始
    从阅卷看高考作文高分策略
    《荷花淀》
    程少堂:《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优化精解备课参考
    第二册荷花淀
    屡被误读、删削的《荷花淀》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羚羊木雕
    宽容(独幕剧)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