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围绕“飞”,叙述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的的过程。
第三部分:5-7自然段。围绕“夺”,叙述红军攻占泸定桥的过程。
第四部分:8自然段。从长征和抗日的全局评价评价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1.什么叫飞? 2.什么叫夺?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思考: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一)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泸定桥走不可?(指导学生抓词,抓句谈体会。)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泸定桥可以通过。) 重点词:“只有”,唯一,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渡河是“天险”? 理解: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 3.小结:这段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二)过渡语:红军不仅要夺泸定桥,而且必须得飞快地夺取,这是为什么呢?默读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关键?为什么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关键就是事件最紧要的部分。) 讨论: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取胜的关键。这是因为:①时间紧,路程远。②地形险,敌兵援。 ① 泸定桥这个地方怎样险?默读,把这段分三层。 ② 用“—”划出描写桥险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 桥太高,十多米; 第二, 桥太简陋,没有栏,没有桥墩,没有木板; 第三, 桥太晃,人走在上面像打秋千。 ③ 用“△”划出描写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 水深红褐色; 第二, 水势急,像瀑布:倾泻,冲,飞溅3米多高。 第三, 水势大,震耳欲聋。 ④ 用“()”表示描写城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敌人居高临下,背靠着崇山峻岭,且正堵住桥头,早有准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教师小结: 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三)思考:红四团是怎样赶在增援的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的? 1、红四团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读一读。 阻击的敌人——击溃 饥饿、疲劳——忘记 暴雨——冒着泥泞——踩着 漆黑的雨夜——点起火把 与增援的敌人——赛跑 红军怎样和增援的敌人赛跑? 齐读有关语句,读出红军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 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这段突出“飞”字,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抢先赶到泸定桥?体现红军什么精神? (机智、顽强、无畏。) (四)思考:红四团发动总攻时,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1.读第6自然段,回答:红军夺桥有哪些困难? 2.敌借天险有恃无恐,夺桥战斗十分激烈,作者写了哪些人?重点写的是谁? 3.作者重点描写的是突击队22位英雄,这里的六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不好替换,不信你试试。 4.理解“千钧一发”,为什么大火燃起来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稍一迟疑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铺好的木板被烧掉,铁链被烧红,部队就无法前进。) 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结果怎样?“狡狈”什么意思?敌人逃跑时是什么样? 7.指导朗读,说出段意。 (五)齐读最后一段 1.“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2.结尾告诉了我们什么? 文章头尾是什么关系? 文章开头和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五、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xiǎn dà dù hé shuǐ liú tuān jí ɡāo shān jùn lǐnɡ
( ) ( ) ( )( )
fánɡ shǒu wànɡ xiǎnɡ ɡuǐ jì ɡuān jiàn jī kuì
( ) ( ) ( ) ( )( )
qīnɡ pén dà yǔ piáo pō pāo qì tiě liàn
( )( )( )( )
xīn jīnɡdǎn hán qīnɡ xiè zhèn ěr yù lónɡ shà shí jiān
( )( ) ( ) ( )
pān dēnɡ qiān jūn yí fà fèn bú ɡù shēn xiónɡ xiónɡ dà huǒ
( )( ) ( )( )
bó dòu jī zhàn qí yú hào hào dànɡ dànɡ shā hài
( )( )( ) ( )( )
2、近义词: 挺进—— 增援—— 妄想—— 阻拦—— 诡计—— 疲劳—— 3、反义词: 挺进—— 湍急—— 密集—— 漆黑—— 软弱—— 拒绝—— 4、组词: 湍( ) 增( ) 建( ) 赛( ) 喝( ) 端( ) 赠( ) 健( ) 塞( ) 渴( ) 瑞( ) 憎( ) 键( ) 寒( ) 褐( )
5、简答:
①红军在“飞”向泸定桥时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②《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和“夺”分别是指什么?
《桥之思》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10个生字,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重点 1、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阅读“开卷有益”里的文章,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谈体会)桥以他独特的魅力,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歌颂桥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 学生自读全文,思考从诗中读到了什么?把你感兴趣的词句勾画下来。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从整体中感知了课文,同学们读懂这么多真了不起,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小节,听的同学思考一下第一节都介绍了哪些桥的样式? (生反馈:木桥、石桥……独木桥、斜拉桥……)板书:样式 2、那么这些桥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反馈:石头、木头……)板书:材料 3、这么多样式的桥都有些什么功能呢? (生反馈。)引导说全后,板书:功能 4、再将第一节读一读,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结合我们的板书谁能说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首尾呼应,这一节介绍了桥的样式、材料和功能。) 四、学习第二小节 1、从你们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那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好吗? (生反馈:美的享受)板书:美。 2、谁能来读读第二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听出了桥的美?分别用“——”和“.”在文中标出来,并记在你们的日积月累本上。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1)、碧波粼粼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更衬托了桥的美。) (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那些词语表现出了桥的美来? (生反馈:回旋别致。板书:回旋别致。师:什么意思?弯弯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图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种弯弯的、特别的、精致的风格使它更加美丽了。) (3)、你还从那些词句读出了桥的美? (生反馈:巍峨雄伟。板书:巍峨雄伟。师: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桥的巍峨雄伟?生读。 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师指导个别读,全班读。) 3、全班一起将第二段朗读一遍,说说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美的享受。) 五、学习三小节 1、这么多美丽雄伟的桥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他从这些有形的桥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第三小节,带着问题到文中去画一画,读一读。 (生反馈:无形的桥——心桥。)板书:无形的心桥 2、这种无形的心桥是怎样构筑的呢?它存在于哪里呢? (生反馈: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 3、同学们听老师将这一节朗读一遍,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与同学之间,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有没有这样一座相互尊重、谅解、关注、信任的心桥?我们的国家民族之间呢?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范读。生讨论汇报。) 4、将你们的想法或讨论的结果写一写好吗? (生写句练习。师上位指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