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22 牧场之国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的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23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24 麦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