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夸奖他们了! 生:顽敌。 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首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 生:不押韵了。 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 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变换一下位置,写成“敌顽”。 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 师:好,读第二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 师:(看表)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二十三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习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十五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 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 “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 “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教师插话:没有发作)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 “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女生)的意见,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齐)同意关玉婷的。 “老师”:那就是关玉婷说得对!(教师插话:哈!少数服从多数。笑声)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让他带路的? “学生”:军官是用火机引诱小孩的。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师”:谁来答?(“学生”举手)请荣庄同学回答) “学生”:木屑就是削木头时削下来的碎片碎沫。 “学生”:我不明白“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老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我们就下课。 (教师插话: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 “学生”:可以。 (教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学生”:第十九自然段军官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们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这一句表现得敌人最凶恶。 (教师:很不错。全组学生走下台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师:第三组同学表演了一段上课的情景,“老师”提了问题,大家回答,又让“学生”提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好,还形成了小小的辩论。但有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比如德国军官用什么引诱小孩带路,答案只有两个字“火机”,太容易了。不过总地来说,你们认为第三小组的汇报可以得到A、B、C、D 哪一级的评价?(学生答A 级)好吧,大家都同意A 级,我们就给他们评A 级。(板书“第三组A)下面由第二组表演,(第二组全体上台前)谁来报告? 生:我们第二组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汇报这一段,曹毅然表演军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敌兵,我来当画外音。 (一学生用课本和手做了一个电视剧开拍的动作,并说:电视剧《夜莺的歌声》第一集,灯光、摄影、录音就位,开始!笑声) 画外音:夜莺的歌声响起来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鸟叫,军官领着一队德国兵大摇大摆,挺胸凸肚走来,大笑声) 画外音: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一队德国兵来到一座烧焦了的村庄。他们发现在这很静的地方,一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低着头,手里削着什么。 军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让我看看。(小孩递哨子)你做得挺巧啊! 画外音: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沉的脸上闪出冷笑的光。 军官: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又用嘴学鸟叫)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画外音: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的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这是进口的打火机。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画外音:我们组的电视剧演完了,谢谢!(台下鼓掌) 师:演得不错,下一组,第四组吧!先介绍汇报方法。 (第四组学生上台,有三个钻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专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表演。 生:这样不用背,(师插话:不用背台词)对,不用背台词,又演得比较全。 师:不错——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钻黑板后面去,原来是“幕后音”!(众笑),好,开始。 (口哨声响起,从开头朗读课文,军官带士兵上场,与小孩对话。对话中“军官”不时穿插几个英语单词如NO,OK 等。表演过程记录从略) 师:第四组搞得有新意,有点像多人双簧,有创意。这位军官先生还说几句英语,让人们看出他是外来侵略者,很有办法。要是你会几句德语就更好了!(众笑)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第一组学生上 台,组长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组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师:形式很好,开始吧。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学生围坐在地,“老爷爷”坐在正面) 老爷爷:孩子们!(众笑)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当年的故事。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众笑)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德国鬼子来侵犯我们国家。有一次,一场战斗刚结束..(后面的内容基本与课文相同,讲述中间“老爷爷”曾两三次向“孩子们”问话,如“你猜孩子怎么说?“你说可恨不可恨?”等等,过程从略) 师:四个组演得都很好,汇报的方法各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创造性。刚才第三组得了A,现在评一下第一、二、四组,应该评哪一级?(学生议论,最后都评A 级)好!都是A级。(板书第一组A、第二组A、第四组A)下面我们进行课文第三段的学习和汇报——第一、四段很简单,就不汇报了。但是这次你们四个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创新,要与众不同。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才请上台来。听明白了吧?我只请一个最有创造性的组来。现在开始商量方法。 (各小组研究,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时间约12 分钟) 师:商量好了吧?各组长先来简单介绍你们组用什么方法汇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