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册第一单元作文同步训练设计
|
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罗 胤(邮编:401538)
【训练重点】 1.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自觉意识。 2.掌握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方法。 3.表达(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表达训练】 板块一 题目: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讲给同学听。 要求:按照口语表达的要求,运用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 活动:按小组,组员轮流讲演;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表达较好的,进行全班讲演。 指导:作文是精神产品,反映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任何一篇佳作,都具有独创性。这独创性,可以反映在题材的发掘和思想认识的深刻上,也可以反映在构思、手法和语言的新颖上,但基础则是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新颖的构思、鲜活的形象。所以,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作文的开始。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训练感受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感受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会觉得生活是那样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成为感受的对象。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实物(如建筑物、实用东西等),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思绪,生活中人们的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一个细节,一幅图画(包括新旧照片等),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这些都能引起无限遐想,引发某种感受,成为感受对象,甚至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并不一定非要什么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精彩场面、奇妙情景才能引发感受,成为感受的关注点。无数写作实践表明,能给人深刻感受的事物往往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及其带来的种种感受和发现。一位腿部受伤的同学,只能用一只脚走路,教室、寝室都在七楼,就这样每天来来往往,可很少有人去留意,似乎司空见惯,与己无关。但有一位同学注意到了,感受到了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精神,在周记中讴歌了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这就是感受。 当然,生活中的感受对象不同,感受的重点和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感受对象大致可分为这几类:自然景观、实物、人事、图画、内心世界等。例如对自然景观的感受,重要的是要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在情感的催化下引起审美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对感受对象美的感受和领悟。对实物的感受,则要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去把握对象的特征,并探究对象的因果联系,从而认识这一事物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由此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观察与感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取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而感受是由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以观察为前提,是对观察所得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是一种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但两者都要以人的感官作为必要的生理条件。 课外练习: 1.生活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大书。那里藏有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请你仔细回忆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幕,把它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在文末附录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材料?它哪一点打动了你?从中你悟到了一点什么人生哲理?通过这个练习,你对感受生活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2.许多同学觉得生活很平淡,“三点一线”,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老师的衣着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课文中的一个精彩词句或插图,等等,都可能引发你的无限感受。关键是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致了解和认识生活的习惯,培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识。请你就课文中的某一幅插图作仔细的观察,用说明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客观地把它介绍给读者;然后,仔细回忆一下你在观察中获得了哪些认识和情感体验,感悟到了一点什么,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完成后,请认真比较两文,看看有何异同。请你用理性的文字把这些看法和认识记下来。不必面面俱到,只谈你自己独到的看法。 板块二 题目:听音乐写作文 要求:放一段音乐,学生闭目聆听,然后写一个片断,字数不限。 活动: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相互交流。可请最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全班评论。 指导:感受以观察为基础,它们都要用到人的感官。因此,训练感受能力,就要做到五官开放,立体的、全面的去感受生活。“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它总是通过感觉给我们神经、给我们的大脑以信号的。我们知道,人都是有五官的,认识世界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比如说,春天,下雨了,是春雨。下雨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一辈子见过的雨也多了。‘下雨了,下雨了,把自行车搬到廊子里去吧!’或者有晾的衣服赶紧收起来,这也就完了。但我们细细观察一下,‘下雨了’这样一个现象,它给予人的是一系列多么复杂多么微妙的感觉。你怎么知道下雨了?首先,或者你看到了雨丝,这是一种视觉的形象。这雨丝可能细细的,因为我刚才说了,这是场春雨,不是夏天那种倾盆大雨。也可能你感觉到了一种凉意。有时候,你还会闻到由于下雨而使泥土潮湿的气息。甚至下雨以后连树叶、花,它们的颜色,它们的气味,都会发生变化。下雨的时候,还包括阴天所给你的视觉的感受。这种阴沉天空的感觉,也许在某些人身上引起的是一种快乐。如果是农民,他的这种感觉就是和他的快乐分不开的,因为他的庄稼地,还有许多地方正需要雨。如果是牧区,对下雨的感觉更敏锐。一场春雨过后,到处都是绿草。放羊放牛的牧民啊,甚至牛啊,羊啊,都感到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说,下雨这么一件普通的事情,它是和这么一系列复杂的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分不开的。”(《王蒙谈创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5月第一版,44--45页)由此可见,正是这样或那样的对事物的感觉,充实着作者的感受体验,激发着写作的欲望。因而,训练五官的感受能力是何等重要。 但是,在训练五官的感受能力时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有所侧重。因为它们在人的感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据有关研究表明:“知识输入的主要通道是眼睛和耳朵(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人生之初,通过听觉通道而记知识要比通过视觉通道优越(能够通过测验答案正确的百分率得到证明);大约在小学之末,中学之初,通过视觉通道吸收知识的优势日渐发展起来,有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近代生理学家告诉人们,单位时间内,由视神经输入的信息量是听神经输入信息的五百四十倍。这样说来,就不是‘百闻不如一见’,而是‘五百四十闻不如一见’了。据报道,有人对我国中学生进行过测验,发现通过‘目睹’比通过‘耳闻’,多记知识一点六六倍。有关研究证明,信息通过不同通道输入大脑,大脑吸收率分别是:视觉通道——百分之八十三;听觉通道——百分之十一;嗅觉通道——百分之一点五;味觉通道——百分之一。”(王通讯:《论知识结构》,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作中对感官的感受描写出现的频率来得到印证。因此,训练五官感受力时要重点训练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 课外练习: 1.生活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它具有多重性。因此,对生活的感受也必须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感受时,必须开放五官。当然,这并不是就要平均用力,而是要以某个感受为主,再辅之以其他感受。而且要注意感受对象适用于用那种感受,不能张冠李戴。请你有意识地去感受一处自然景物,或农贸市场一角,或一场晚会,或------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完成后,请统计你用了哪些感受?分别用了多少处?这些感受是否真实、恰当?把它们附录在文后。 2.感官的感受能力不是一两次作文练习就能有很大提高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你可用写“感受手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某一感官的独特感受,可长可短,形式不拘。这样长期坚持,必有收[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实例和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高一册第一单元作文同步训练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 |
下一篇文章: 《我与地坛》教学片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