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设讨论题:(1)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说明治国应注意什么问题?(2)邹忌讽齐王有什么高明之处,效果怎样?(3)妻、妾、客针对邹忌的问话,回答大致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异,你能说出这细微的差别吗,为什么有这种差别?(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深刻的启示? 《孟子》二章:预设讨论题:(1) 义”是一种精神,是抽象的东西,作者是怎样来证明它的存在,并证明“舍生取义”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的?(2)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舍生取义”这一观点?(3)如何看待饿人“不食嗟来之食”这一做法,到底是命重要还是义重要?(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的观点句,与上篇文章比较看其位置有什么不同?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推出这一结论的。(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与上篇比较有何异同? 《愚公移山》:预设讨论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是什么?(2) 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结果怎样?(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4)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这个人物有什么意图?他跳往助之说明了什么?(5)愚公与智叟在对待移山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到底谁愚谁智?(6)结局用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7)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要不要学习愚公精神? 《出师表》:预设讨论题:(1)本文内容丰富,诸葛亮到底要表达怎样的写作意图?(2)开头从论述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入手有何用意?(3)你认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广开言路、赏罚公平、亲贤远佞的三项建议在当今社会有没有价值?(4)诸葛亮在说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时先向刘禅叙述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之事有何作用?(5)本表是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可是其中却满是嘱咐、词意恳切,语重心长。你能揣摩出诸葛亮的内心所想吗?(6)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和课文表达以及语言特色说说《出师表》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预设讨论题:(1)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否只表达个人情感,本诗思想的伟大之处表现在哪里?(2)本诗以叙事为主来抒发感情,作者怎样把那种浓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强烈的表达出来的? 3、单元探究学习。 探究切入点:“综合学习与探究”一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某一方面可以自主质疑,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给予指导。 4、阅读鉴赏:阅读要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认识,对文章的阅读可以从多角度体味和欣赏,如可以从主题立意的深刻性、意境的深远性、构思结构的巧妙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多样和巧妙性、语言的风格独特性等角度入手加以品味。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后能从自己阅读感受最深的一点谈阅读体会或写出评论性文章。 参考标题:1、《曹刿论战》:(《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照应自然,结构严谨》、《辞约意丰,言简意明》)2、《邹忌讽齐王纳谏》:(《环环相扣,情节完整》、《婉言相谏,道理深刻》、《叙事生动,描写细腻》) 3、《孟子》二章:(《逻辑严密,富于辞采》、《文短意长,思想深刻》)4、《愚公移山》:(《故事简短,寓意深长》、《善用对比,形象鲜明》、《波澜起伏,生动曲折》、《对话描写,个性突出》)5、《出师表》:(《从容不迫,分条缕析》、《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多种表达,融会一体》、《析理透辟,真情充溢》)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己及人,忧国忧民》、《蓄势陡转,构思独特》) (三)课外延伸。教师准备相关的课外文言文,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文言阅读,进行互动的阅读赏析,开展评价性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要求能独立阅读。推荐阅读的篇目:《子鱼论战》(左传)、《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滕文公》(上或下有关篇目)、《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三海经)《隆中对》(陈寿)、《石壕吏》(杜甫)。(2课时) 五、写作。 “综合学习与探究”的作文题紧密联系本单元课文,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道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在作文之前认真阅读有关文章,再作深入理解,为写作打好基础。(3课时) 六、各课教学简案: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 2、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 3、能分析说出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4、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5、梳理和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是弄清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全文。2、教学难点是对古今异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教学设想: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由讲述几则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教师补充。学生介绍有关作者的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本文记述了怎样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自由朗读,并作圈点勾画。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 二、反复诵读,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感情,示范朗读。 读课文。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出示讨论问题: 本战例(1)从齐鲁战争战前准备、指挥战争、战后回答几个内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2)本文中描述的两个人物一主一辅,从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和指挥过程的表现中说说分别是怎样的人,作点评。(3)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4)能分析说出文章如何详略得当地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 学生朗读文章,思考,讨论,交流 三、领会主题,把握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曹刿从论战中所表现的战略思想以及他主动请见、请从、指挥的表现的描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可见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主题。 讨论本文主题思想,交流发言。 2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写作特色,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发言。 四、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写一篇欣赏文字讨论,交流,写作。 2课后阅读《子鱼论战》一文自主学习。 五、课后学习: 背诵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能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掌握环环相扣、结构完整的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2、能体会和说出邹忌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表达效果,懂得古代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道理,并学会这种讲道理的写法。 3、体会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之处,能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特点。 4、能在梳理和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全文。 重难点分析: 1、朗读、背诵,理解故事的寓意,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写法是学习的重点。 2、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特点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名家名篇大家谈,导入新课。组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交流《战国策》的有关资料。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见教参教学建议三) 指名朗读 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学生听读 一生感情朗读 思考,交流。 二、理清情节,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体会说出叙述特点。朗读,思考,交流。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出示讨论问题: (1)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说明治国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邹忌讽齐王有什么高明之处,效果怎样? (3)妻、妾、客针对邹忌的问话,回答大致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异,你能说出这细微的差别吗,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4)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深刻的启示?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归纳,明确。 三、综合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思考: 1、假如邹忌用直谏的方式劝齐王纳谏会有怎样的结果? 2、请再举几个讽谏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交流,口述。
2就本文的阅读感受写一篇文学评论交流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