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知道鲁迅;
后来,认识鲁迅;
现在,尊崇鲁迅。
二.操作处理
1. 第1题在布置预习时提出,同学课外完成,课内交流讨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此题有提挈全文的作用,一定要落到实处。
2. 在解决了第2题的基础上,老师引出第二个问题,设计简易板书作思维指导,学生讨论完成此题。
3. 好多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会提出第三个问题,课上设疑问难,同学交流,老师引导,有利于学生对鲁迅当时为何对中医持较片面的看法有一个客观、全面、辩辨证的评价。
4.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第4题,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作一个回顾和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
5. 第5题是对课文的重点语段设疑,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整篇文章的精髓。
6. 第6题的质疑,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性格特征。他看问题深刻彻底,对“铁屋子”的顽固性和摧毁它的艰巨性有着充分的了解。他思考问题周密成熟,与未经思考而急于表态的人不同。
7. 第7题在课堂分析时提出,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有关语段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课外完成第8题。课堂上教师对怎样写文学评论进行辅导,批改学生习作后,教师讲评并请写得较好的同学在早自修或课堂上朗读文章,同学评论得失,然后学生再作修改。
教师:我们看一下注释(1)对《呐喊》这部小说的简单介绍。同学们注意创作呐喊的时间1918年——1922年,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呢?(提示:1919年爆发了什么运动?) 学生: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峰。 教师:好,那在这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1840年爆发了什么战争? 学生:鸦片战争 教师:从那时开始中国就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屡受到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