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
|
抓住本质 启发领悟
主要内容:如何写启示
师:先请两位同学读《金鱼之死的启示》,然后请大家评一评。
生:(罗晨评) (内容略)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
生:有一个新颖之处2一般我们只会注意到金鱼为了自身美丽而贪吃至死,然而罗晨同学却在金鱼和鲫鱼这两者之间异中求同,那就是一个“贪”字。文章结尾也很精彩:金鱼贪食是没有意识的,只是一种求生的本能,而某些人却有意识地去贪,去犯罪,这样一引伸,文章也就显得深刻了。
师:罗晨同学先将金鱼与鲫鱼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共同点:贪。然后将鱼的“贪”与人的“贪”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富有警示意义。文章贯彻了“由此及彼”的写作思想,很好。
生:(蒋梦娴读《金鱼之死的启示》)
(内容略)
,生;蒋梦拥同学的文章与罗晨同学的文章一样,都写得很好。虽然从金鱼之死得到了启示,提炼的观点却不相同,但都很切题,而且很有深度。这证明了老师所说的“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师:这篇文章提炼了这样一个观点: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候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以我们应选择最需要的,而是不最好的。刚才这位同学点评得很好,我就不多说了。
像《金鱼之死的启示》这类题目究竟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启示”的写法。启示实际上就是一种联想,比如由金鱼之死联想到其他。那么,怎样才能展开联想呢?首先,得抓住故事的实质。我们再以“金鱼之死”为例,金鱼为什么会死呢?我看至少有四个原因:
1.没有主动觅食的本领。如果它能主动觅食,那么它就会有所选择。
2.贪得无厌,导致偏食,过量地自,死所难免
3.主人喂养没有恰到好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4.有人可能别有用心。比如某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精饲料,为了赢利,让人买了去过量地给金鱼喂食,结果金鱼饱胀而死。
抓住了金鱼是怎么死的,即抓住了实质,再联想类似的实例,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来:
1.拿“食”来说,人的偏食症是否也类似于金鱼呢?
2.大量的练习册,是书商们希望同学们去买的,可对于学生来说,搞题海战术只能是劳而无功,时间浪费了,结果也是“饱胀而死”。现在上网可以获取信息,但过度的上网也不行。据说外国有一小孩一天连续上网22小时,结果连父母也不认识了。
4.现在有些年轻人追求名牌服装,父母待岗在家,可一双鞋子花费800多元。其实。穿鞋子是为了保护脚,为了方便走路,买名牌服装只是一种虚荣心理。以前就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抢到了一条名贵的吊袜带子,因慕虚荣,就去配好裤子。又去配好鞋子,配好以后.又感觉衣服太寒酸,就去配裤子,配好库子,又去配了名牌上衣。结果,一身名牌,家里却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还欠了一笔债。
联想到这些相似的事例,就可以上升到观点。刚才向任向学提炼的规点都较鲜明:合适就好,不要追求最好;独处时要谨慎。
综上所述,写“启示”的过程就是:抓住故事的本质——联想类似的现实事例——上升到观点。
师:有关“金鱼之死”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说说一个美洲虎的故事:
据统计,世界上只有 17只美洲虎,其中有1只生活在秘鲁国家动物园。秘鲁政府用了1500英亩的土地来豢养这只美洲虎,让他自由地生活。在1500亩的土地上有老虎房……
还养了牛、羊、鹿、兔等供老虎吃的动物,但老虎在天只来在空调房里睡大觉,只吃饲养负提供的食物。后来,老虎发威了。
请大家猜猜看,老虎为什么会发威呢?
生:可能是放了一只狼进去。
师:你为什么这样假设?。
生:因为老虎一直过着优裕的生活,没有动物与它竞争。当强敌与它同处一定时,它就会显示它的威风。
师:这位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请看下文:
有人看到老虎懒懒散散,就提出放几只狼或豺狗进来后,饲养员采纳了这项建议,将三只豹放了进去。三只豹进去后,老虎不再只回到空调房里,不是长啸在山顶上,就是在草地上游荡,而且不再吃饲养员给的食品。
这是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分析一下。
生:开始老虎很安逸,导致懒散;豹子进来后,老虎有了危机感,就不得不去竞争。这样。它就获得进步,从而健康成长。
生: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同样,能改变一种动物。
师:我觉得。这则故事说明了“生存需要竞争”的道理。老虎本来是动物园之王,豹子来了,对它构成威胁,于是老虎开始发威。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就是激发老虎的竞争意识。
从美洲虎的故事引申到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生:怎样去防止行业垄断?就是要引进竞争。从而让企业很好地在竞争中发展。
生:竞争是事物和世界发展的催化剂,当然我是指公平的竞争,如果竞争不公平,只能相互倾轧,共同灭亡。
师:还可联系到我们自己。今年高三前十名的同学一直是不固定的,这就说明大家一直在竞争,有了竞争,就可激发人的潜力和活力。竞争是事物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要鼓励竞争,不要害怕竟争。有竞争,才有进步。
这里还有这样一则材料:
海湾战争之后,一种被称为MIA2型的坦克开始装备美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是目前世界上最坚固的装甲,可以抵抗时速超过4500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13500公斤的打击力。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呢?一个名叫乔治。巴顿的中校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研究防护装甲的专家。他接手这项研制后,也找了一个冤家来作搭档。“冤家”叫迈克·舒马茨,是著名的破坏力专家。两人各搞一个研究小组,巴顿研究“盾”,舒马茨研究‘“矛”。刚开始,舒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把巴顿研究出来的坦克炸个稀巴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最后,舒马茨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破坏这种新式的装甲。因此,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的试验中诞生了。巴顿与舒马茨同时赢得了勋章。
这则故事与前面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巴顿尽可能地找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让舒马茨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师:下面,请大家课后写篇文章,题目是:《金鱼、美洲虎及其他》。
“东拉西扯” 层层推进
主要内容:联系相关例子,说明相关道理。
师:上次我们布置了偿鱼、美洲虎及其他”的作文题,针对这样一个作文题,我们该怎样写呢?下面,我再归纳一下:
这种题目是比较形象化的议论,有些杂文、文艺性的政论文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这种文章的写法是:从事实(金鱼之死)引出观点,接着引出另一个事实(美洲虎),再引出观点,最好能再举出一些其他相关的事实,这样一层一层推进,观点也层层深人。“金鱼、美洲虎及其他”主要应说明:我们要在运动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
1.事例要新,有趣,耐人寻味。如果事例大家都熟悉,就不新。如果能从大家熟悉的事例中写出别人没写出的新观点,也可以。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了。
2.思想观点要深,有味,发人深省。要对事例作出合乎情理的分析,事例的跳跃性最好要大,必要时还要“东拉西扯”,有些事例看上去毫不相关,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也可写出新意来。还可以运用一些寓言故事、生活中的动植物现象来说明问题。
师:今天,我们再来分析某一带有教训性的现象。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海灯法师不知大家熟悉否?
生:小时候看过电视,海灯法师神通广大,佛法无边。
生:他的“一指禅”功夫让我们记忆犹新。
师:在吴县的西山,有海灯法师的故居遗址。他修炼一指禅的照片拍得很好,但把整张照片放大,就可发现他的双脚是挂在上面的。实际上,海灯法师是一个大骗局,但过去报纸、电视对他进行过大肆宣扬,其本人也曾当选为当地的政协委员,于是出了名。张杨写了一本书《谎言重复一千遍》,后来,有一个人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保持理性,揭穿神话》,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作家张扬花了七年时间写了一本非文学类的书械言重复一千挪,这本书不以文辞见长,而以材料取胜,但却具有很大的可读性,检察院的起诉书或如律师的辩词,多方取证,层层揭露,以大量确凿的材料揭穿了一个在中国招摇了二十年之久的骗局——海灯神话。但这本书的价值却远不止于揭穿海灯神话的本身……
这是文章的开头,接下来应该怎样写呢?我们可以抓住哪些方面来分析呢?
生:当时的媒体宣传不公正,不真实,有很大漏洞,仅因一张照片,就把海灯吹上了天。另外,当时人也存在从众心理。
生:我们对待媒体的宣传要有一个正常心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可能的话,要对媒体的报道进行考证核实。
师;这两位同学主要讲了两点:
1.能够在中国盛传二十多年,新闻媒体有问题。
2.人的从众心理,譬如有些人,看到排队就去排队,也不问排队是干什么。
生:海灯法师之所以能如此出名,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如果他刚一产生,人们就去揭露他的真实面目,就不会出现如此神话。
生:这还与人的信仰有关。有人认为世上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且人们的理智不能操纵情感,一旦一部分人这样盲目崇拜,就会形成一种趋势。
师;为什么人们都相信海灯法师有这么大的本领?是他们缺乏一种科学的精神,如果大家都崇尚科学,唯物不唯心,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观点吗?能否想出一些新的东西。
生:刚才大家都能从反面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我想从作者的角度来谈谈。作者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作者敢于搜集材料,多方取证,推翻媒体的报道并对这种[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现代文理解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
下一篇文章: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