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上《种树郭橐驼传》的具体情况
|
边城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11584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南长沙 在线: 165 时 48 分 27 秒 总发贴数: 1038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7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楼 主] 我先在103班上,他们有两位同学上了讲台。
首先是徐高莉
大家好!我讲解的内容是1、2段。 1.介绍作者 她自己找了相关资料又对照书上注释1介绍了作者。说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又介绍了本文是寓言体传记。 其间说错了一句话,说柳宗元“进了中士”(应该是“中了进士”),引来同学一阵笑声。 2.请同学谈文章主旨 她开始并没有明确说文章主旨,原话是“文章不仅仅是讲种树,应该还讲了更深层的道理,那是什么呢?) 其他同学没弄明白问题的意思,请她再说了一次。 我在下面听了,估计她是要求大家在看完文章基础上,初步谈谈文章的主旨,就提示了一下。 这时大家明白了,于是纷纷举手回答。 生一:反映了当时苛绢杂税多,批判当时封建君王、官吏表面忧民、爱民,实际上是害民、扰民。 她自己观点:提出休养生息、养民静国的观点。 3.一二段字词 提问:“名我固当”的“名”如何解释? 要求生二答。 提问:“驼业种树”的“业”如何解释? 要求生三答。 这个环节她没处理好,就是同学回答后,没有强调这是词类活用现象,以致后来同学要求她总结这两段的活用现象。 4.翻译 (1)第一段 她自己翻译了一遍。 翻译完后,问大家还有没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大家发问。 生四发问:“有类橐驼者”的“者”该如何翻译。 这个学生一问,我就知道是故意刁难了,果然,小老师上当了,不假思索就回答说是“……的人”的意思。结果发问者一阵大笑,很得意地说她错了,应该是“……的样子”的意思。不过小老师很懂得圆场,马上说是自己弄错了,表示歉意。 又有同学问“故乡人号之‘驼’”的“号”是不是词类活用。小老师显然没有准备,回答不出。 (2)第二段 小老师似乎觉得刚才那位发问者故意让她出了个丑,于是毫不客气地请那位学生翻译。 生四翻译。 小老师没找到大毛病,只就“或移徙”的“或”提出异义。生四翻译成“或者”,小老师认为是“即或”。大家争执不下,最后只好问我,我对这个问题开始也没想太仔细,就同意了小老师的看法。后来和同事商量,觉得这个句子有假设意思在其中,但“或”还是翻译成“有的”更好。 5.小老师请同学就一二段向她提任何问题(非字词) 生四可能是想和小老师唱对台戏,针对小老师一开始讲的,文章可以看成两个大段,一二段为一部分,三四段为一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不能把一二段合为一段。理由是第一段只介绍了人物,而第二段是叙事了。 就这个问题,有赞成小老师的,有赞同生四的。 其中一生认为第二段与第三段联系更紧密些,因为第二段就开始讲种树了。 小老师的观点是前两段是从总体上介绍郭橐驼的姓名由来和精湛的技艺,后两段是写种树原理和为官之道。 6.总结 上面的问题小老师无法说服不赞同的同学,她就马上总结了。 说了解了作者生平,疏通了一二段的字词,也初步探讨了文章主旨,但也留下两个疑问:一是对第一段的“故乡人号之‘驼’”的“号”是不是词类活用?二是一二段是否应该合为一段?请大家下课后再探讨。
评价:徐高莉,这位学生头脑还是很灵活的,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这次要求学生自己上课,她能首先上台,很有胆量。 从她上的看,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觉得也还不错了。相信对她自己应该是帮助很大,可能一辈子都能记得自己曾当过一回老师。虽然有同学的故意刁难,但是我觉得她在某些地方处理还是很到位的。我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上,也没有看他们的教案,如果能事前就他们的教案提出些建议,可能效果更好。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编辑 2004/05/26 01:3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3057 字节] 北极星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1205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06 时 19 分 07 秒 总发贴数: 19 篇 精华贴数: 0 篇 注册日期: 2004/05/2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2 楼] 小老师不错
编辑 删除 2004/05/26 05:07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10 字节] 边城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11584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南长沙 在线: 165 时 48 分 27 秒 总发贴数: 1038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7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3 楼] 接着是贺媛媛 首先她明确自己将讲解寓言体传记和三四段。 1.提问:三四段具体写了什么? 请生一答:三段写怎样种树,四段写为官之道 2.三段西怎样种树呢? 学生回答。 3.本文既是寓言体传记,喻体和本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答 明确 喻体 种树之道 本体 为官之道——顺民之心 休养生息 简评:她的讲解很有条理,最好的一点是有板书,分析文章的主题也并非是直接说出来,而是设计了一个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回答后,再板书出来,比较自然。 不足是深度还不够,没有讲到三四段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编辑 删除 2004/06/07 09:3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591 字节] 边城 头衔: 总版主 勋章: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11584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湖南长沙 在线: 165 时 48 分 27 秒 总发贴数: 1038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2003/09/27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4 楼] 下面是在105班上课的笔记。 首先是邓鹏,他首先明确讲第一段 1.提问:第一段看似与全文无关,没有讲种树,请大家谈谈看法。 生一:既然是传,当然要介绍人物。 明确同意。 2.点名朗读 生二朗读,这里朗读完了之后,没有点评没有指出个别字词的读音,还应强化。 3.翻译 小老师自己翻译了一遍 翻译完后马上有学生指出错误 生三认为“不知始何名”翻译错了,生四说“名我固当”翻译错了。小老师很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可以意译,不必拘泥翻译书,只要意思对就行。 突然有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小老师同意了 这个学生说本文是一篇讽喻性的寓言体传记,介绍郭橐驼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小老师没有否认这种说法。 接着小老师对文章比较重要的字词加以强调,“闻”“因”“固” 4.提问:文章中郭橐驼回答了一句话“甚善。名我固当”,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生五:与本段最后一句“亦自谓‘橐驼’云”相照应。 生六:体现郭橐驼顺其自然的性格。 小老师总结补充:体现郭橐驼坦然的性格。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编辑 删除 2004/06/07 09:5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972 字节] 湖畔初阳 头衔: 论坛版主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3263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47 时 23 分 07 秒 总发贴数: 292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2004/06/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5 楼] 如果学生上课不是安排在第一课时,而是在第二课时,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我来假设,第一节课,教师指[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现代文理解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学生上《种树郭橐驼传》的具体情况,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无题》(相见时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
下一篇文章: 《虎丘记》课堂实录 |
|
|
|